一本小冊子,並不厚,卻包含著無數的造紙技藝,這是造紙術的傳承,也是知識的傳承,是無數人心血凝聚而成的寶典。

陳楓有些理解這本冊子為什麼會蘊含靈氣了。

記載這樣虔誠匠人的書籍,記載如此豐富知識的書籍,不管外表怎樣,其本質核心必定不凡。

不凡的本質,遇上更加不凡的靈潮,兩者一拍即合,靈氣自生。

甚至冊子蘊含靈氣,只是這個過程中一個微不足道的產物,更重要是剛才感悟的“勢”和另外的特殊產物。

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能承載靈潮的厚重壯闊,靈潮同樣能包容知識。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交錯,除了產生“勢”這種意識層面的特殊產物外,在物質層面同樣有特殊之處,其精華就在最後一頁。

最後一頁同樣講的造紙方法,但不是傳統的方法,而是更直接,更符合修仙世界觀的削紙法,直接削樹為紙。

以特定的手法,按照樹木的紋理,削下一片和紙一樣薄的木片,這就是削樹為紙的製造方法。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難,首先合適的樹難找,再則削的手法也極為不凡,要想削出的木片有紙的柔性,手法必須到位。

達到各種要求後,按照這種造紙法造出來的紙不僅柔軟細膩,更是天然便具有靈力,不管是製作符咒還是直接摺紙都有不錯的效果。

反正陳楓看的眼饞。

他並沒有打消飄上二樓的想法,只是有兩個制約因素,一是元神之力的利用率太低,二是普通輪椅難以契合元神之力,事倍功半。

之前他也有初步的計劃,提升元神之力的效率不能急,這畢竟是個新鮮事物,還是要先找脈絡,尋根究底。

所以關鍵落在了輪椅上,要想契合元神之力,陳楓唯一想到的就是摺紙,心合元神摺紙,他很熟練,那就折出一個輪椅來契合元神。

但輪椅需要承重,需要在地面上滾動,普通的紙肯定不行,雖然也有用,也只能作為附件,輪椅主體,還是要用更適合的紙張。

眼前的削樹為紙法造出的紙就很適合,不僅有韌性,也有柔性,還天然有靈氣縈繞,同屬神秘側,肯定契合。

只是這種造紙方法也不是說掌握就掌握的,作為造紙經的集大成者,其中的蘊含的智慧,其中的蘊含的技藝都不是看一遍就能學會的。

陳楓並不著急,雖然短期內不能學成,但至少有了方向,而且發散一下,這種紙既然能折輪椅,肯定也能折其他的物品,到時候嘗試時,說不定就能有所領悟,帶動他摺紙技藝更進一步。

修行是自身強大的根基,摺紙是愛好,也是一生的事業,兩者在陳楓心底齊頭並進,並無高下之分,而他也在有意識地融合兩者,也初步有了成效。

月上中天,夜已經深了,不知不覺又到了這個時候,研究的感覺很好,感悟修行也不賴,同時也有收穫,但人還是不能太緊繃。

稍微總結了一下感悟摺紙經的收穫,陳楓迅速調整狀態,心合元神,心神意識自然流轉,思維放空,整個人沉浸在了某種特殊狀態中。

這是他最近才領悟的休息狀態,似睡非睡,似悟非悟,勿思勿想,無思無想,這種狀態不僅更加具有修仙範兒,也比睡覺的效果更好。

就算沒有第二個效果,陳楓也會採用這種方式休息,畢竟修行還是要有修行人的品味,哪個修行人正常睡覺的?那太低階了,不夠神秘,也不夠仙俠。

一夜很快過去,陳楓從這種特殊的休息狀態回神時,外面晨光熹微,已是黎明時分,洗漱完畢之後,陳楓依照慣例出門倒了垃圾。

路上碰到了早起鍛鍊的三爺爺,也碰到了早起照顧莊稼的其他鄉親,大家還是和平常一樣聊了幾句小道訊息,就開始各忙各的。

一天就在這樣略微有些忙碌的景象中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