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祭祖,這是很多地方的傳統,烏山鎮也不例外,只是各個地方有不同的習俗,烏山鎮新年祭祖的時間是大年初一的早上。

對於年輕人來說,除非是祭奠關係及其親近的已故祖輩,才會帶著一絲虔誠去懷緬,更多時候,祭祖在年輕人心底就是過年的定式活動。

但對於老一輩來說,祭祖是慎終追遠的傳統,也是告慰先輩的唯一途徑。祭祖鄭重而莊嚴,又有種思念之情引而不發,最終成為某種寄託。

情與理交織,在祖墳前燃起三尺青煙,這便是傳宗接代的意義,更是傳承的本質。

陳楓最開始和普通年輕人一樣,並不懂其中深意,直到三年前返鄉,一人成家,一人扛起家庭的責任,當家做主,才有所體會。

陳楓和鈴鐺兒出來時,大部隊已經出發了,不過也沒走多遠,就十幾步的樣子。三堂哥陳力熟練地替換鈴鐺兒,推著陳楓沒一會兒就跟上了大部隊。

說是大部隊,其實也只是烏山景區商鋪街上的二十幾戶居民中的一部分,每家派一兩個代表,浩浩蕩蕩接近五十人,也有種氣勢恢宏的感覺。

烏山鎮是依託烏山景區所建立的新型鄉鎮,說是鄉鎮,其實就是附近幾個村子聯合起來,正好幾個村子隔得不遠,修幾條綠道,便又是新風景。

隔得遠了也沒事,修個大型停車場,還不夠,再新增一些健身器材,規劃幾個羽毛球場,放幾個乒乓球檯,也就夠了,還有個全民運動的噱頭。

而商鋪街,便是原來最貼近烏山的烏山村,其中和陳楓家未出五服的正好二十三戶。

陳家一行五十人有老有小,延沿著修的平整寬闊的道路聊著走著,一路相互道著新年好,時間過得也快,感覺沒過多久,就到了祖墳所在的位置。

祖墳是水泥地,有條小路直接連著主路,陳楓坐著輪椅過來也方便。

祭祖也有講究,有特殊的儀式,並不是簡單的紙錢一燒就完事,通常是由長輩先點香,然後引火,同時會念叨祭祀祝文,這是古人傳承下來的禮儀。

等引火完成後,就可以燒紙錢祭奠了。陳楓經歷過幾次,對於祭祖流程瞭然於心,此時跟著眾人上前,開始按順序燒紙錢祭奠。

坐著輪椅彎腰有些不太方便,不過今天風不大,可以離得近些祭祀,也不算吃力。

一個接一個祭奠,三排墳墓,每個墳墓前一座石碑,此刻所有石碑前均青煙嫋嫋,整體看來也有一分壯觀。

祖墳在冒青煙,五十人在穿梭祭奠,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這是很多祭祖都有的場景,而此刻卻又有獨屬於陳家的特殊。

先入為主也好,情人眼裡出西施也吧,反正陳楓覺得自家祭祖比其他家祭祖特殊,這種特殊說不出來,也不用說出來,反正更好。

不對,或許可以說出來?

想到這裡,陳楓心念一動,下一刻,一隻紙折成的金元寶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手中。這是他空閒時折出來自己玩的,折了幾十個,每個不大不小,都塗成了金色,栩栩如生。

而這個金元寶之前在店鋪大門右邊最裡邊的展櫃最下面的角落裡,但此刻卻在手中。

沒有多看,陳楓直接將這個金元寶放進了面前的火堆中,火焰很旺,眨眼間便焚燬金元寶,留下一堆紙灰。

用紫府強者親手摺出的金元寶祭祖,也算是獨一份了吧。這便是和其他祭祖的不同之處,自家祭祖獨一無二!

突發奇想的隔空取物成功了,陳楓趁熱打鐵,用剛剛領悟的技巧準確地將金元寶一個一個取來,接著和紙錢一起放入各個火堆中焚燒祭奠。

祖墳雖然分三排,數量其實並算太多,當隔空取來三十個金元寶時,每個先祖的祭奠火堆中至少燒完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