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同清明節一樣,都是祭祖大節。

此時近午時,溫家大堂內一擺長桌,桌上供品五花八門、還有蠟燭、香菸、香告等。

午時,溫家兩大房頭齊聚溫府大堂,按輩份前後一一上前燒香跪拜;最後,溫家人同府內小廝女使同齊再拜。

禮後,幾位娘子負責燒香,其餘人站旁靜候;香告燃盡,再拜;而後一同上桌,堂上桌頭擺三大木椅,留空,意祖先坐。

下邊便以輩份大小有序入坐,後與祖先同食桌上菜;三位姨娘另設旁桌,但菜乃從長桌端來。

今日中元,除了祭拜祖先外,還有一名節,稱:“施孤”。

孤,指那些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施,是給它們一次施濟。為一些陽間沒有親屬祭拜的孤魂進行施祭普度,使其儘早投胎轉生。此舉可謂民間大善!

故而今日申時,每家每戶會在自家門口前擺一張紅桌,以擺供品祭拜。桌上擺食、用等供品;桌下前方插香、擺神像、燒香。

桌上還設靈位,有‘男孤魂之位’、‘女孤魂之位’,這是召喚各方沒有主兒的‘餓鬼’前來受祭。又為了怕施食時,‘小鬼’搶不過‘大鬼’,故而特設‘孩童男女孤魂之位’,還有‘抗戰陣亡將士’靈位。

君母不放心下邊人幹事,故而帶著李媽媽來府門處檢視。只見女使幾個各端著物品忙著擺桌,竟不知君母來。

李媽媽瞧了瞧,道:“昨日買的糠葉怎麼還沒擺上?”

幾個女使回過頭來,急急作揖。周媽媽上前回道:“回君母,這幾個是新人,不懂規矩,糠葉已命人去取了來。”

“聽她們說,姑娘們出去了?”君母問。

周媽媽點了點頭,道:“是,攔也攔不住。不過已叫了幾個媽媽去喚姑娘們回了。”

“今日什麼日子她們不知道,還敢瞎跑,不知戌時過後便不能出門!”君母說。

“聽下邊的人說,姑娘們是去京河放河燈去了。”李媽媽說道。

周媽媽點了點頭,又道:“君母回屋去吧,這會這外邊陸陸續續有人在祭拜了,煙霧大。”

君母抬手雙手合十,朝桌上拜了拜,後道:“快些叫姑娘們回來,都酉時了。”

周媽媽應了是,又忙活起來。

京城河。

此時天色正明亮,可京街上,各家門口祭拜燒香,煙霧遮去大半,竟有些陰暗;香菸漂浮在四處,香告灰飄走在街道上每一處,眼所見之處皆是斑斑點點、模糊不清。唯獨供桌上的燭光還算清晰可見。

來來往往的人,手裡皆提著一個小竹籃;裡放香告、香。此時有前往京寺燒香的,也有燒香回來的、還有提著河燈前往京河的。

京河橋上,人漸漸少往來了,橋口兩邊插滿密密麻麻的香,有的已燃盡,有的燃一半,還有新插上的。

京河橋下,風平浪靜的河面上,漂浮著數不清數量的白紙河燈,每一隻河燈上,還燃著亮小的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