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潮府春節(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夫人屋。
老夫人沒有前去府門外湊熱鬧,倒是自個兒在屋裡吃著茶,看著書,順道跟周媽媽瞭解京城一些事,特別是京城的一些官宦人家,名門望族。
因老夫人想著手為大姑娘和二哥兒挑選佳人...
周媽媽站在老夫人身邊,將她所知道的京城所有郎君和姑娘一一講給老夫人聽...
“要說那候府三姑娘倒是懂事的,看著也安靜,且是候府姑娘,定是各禮都通透,是個會持家的”周媽媽說。
老夫人翻了一頁書,說:“人不能單看面相,沈家就這個姑娘,從小到大身邊的玩伴都是哥兒,且不知性子是否真如周媽媽所見一般”老夫人說。
“老夫人所言有理,這沈大房就有三個堂兄弟,且兩個是習武的,畢竟在同府過日子,這性子多少是有影響”衛媽媽說。
老夫人瞧了一眼周媽媽:“不過,周媽媽有一話說得對,畢竟出於候府,定是各禮通透”
“如此來說,若能娶得候府的三姑娘倒也是不錯的...”周媽媽說。
老夫人吃著茶:“可人家畢竟是候府獨女,怕是沈候府那邊不捨三姑娘低嫁我們伯爵府”老夫人看著書回應周媽媽。
“京城候府也就他們沈家和賀家,可賀家卻只有一獨女...若還想高嫁,便是國公府了,再不然便是進宮選秀了”周媽媽說。
“沈候如此寵愛此女,又怎麼捨得她入宮,那進去的,可是一輩子難見的”衛媽媽說。
老夫人合起書,又說:“要說,嫁入伯爵府已是最好抉擇,國公府水深,也並不是他們候府想嫁入就可嫁的,也不是嫁入國公府便可高枕無憂的”
“老夫人所言甚是”周媽媽作揖。
......
潮府溫盛家。
相比京城,潮府的春節要更熱鬧些,鄉俗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鬧熱不斷...
潮府人宗祠信念感較強,拿一村鄉來講,鄉里人乃是同一先祖,先祖有六子,這六子分為六房,以此延綿子嗣...
幾百年後,六個房的子孫眾多,終成為一方鄉,此鄉現有六個宗祠,為六位祖宗。
而每到年至,各房子孫便會進各宗祠鋪紅桌,擺供祭品,獻香告,上香,祭拜...
每個宗祠裡皆有多位掌事掌門人,他們通稱為阿公!
潮府年夜便開始拜神,宗祠會請唱戲的花旦來扮天上仙,又有孩童成隊敲鑼打鼓,又有新婚子父抬轎遊神。
新婚子父即是年內方新婚的青年男子、年內家中有新生男兒的男子及男子父親皆需參入抬轎遊神...
溫盛家是鄉中六房的子孫,祖宗雖最小,卻宗祠修建得最大,子孫也是最多...
落日,宗祠內的阿公及新婚子父著手準備鋪擺紅桌,每個宗祠裡都擺至上百張方桌,每一方桌可供兩三戶人家擺貢品。
溫盛雖無一官半職,如今還只是一秀才,可溫家老爺生前乃是家財萬貫,臨走時,可是將溫家多半財產留給沒有一官半職的溫盛。
如今潮府溫家可是富貴有錢人家,溫盛三個兒子也都是會讀書的,便是來年就可進京赴考了。
年內雙喜,長子溫玉翰當了爹,生了一個大胖兒子,而二子玉塾則娶了新婦,所以今年玉翰與玉塾都需參入遊神,包括溫盛這個當祖父的也要一起。
溫盛妻子楊月,攜一家女眷及孫兒前往鄉內六房宗祠擺貢品,燒香...
溫家女眷坐在同一輛大馬車內,大家其樂融融,歡聲笑語,還有孩童嘰喳聲...
“過些月子二妹妹也就臨盆了,我們子義也要有伴了”長媳劉淑娥抱著孩童小心安撫著,楊月與二媳莊芳在一旁逗著子義。
“也不知是個姐兒還是哥兒”二媳莊芳聽著有些臉羞,可還是忍不住歡喜,摸了摸自己的那微微凸起的小腹。
楊月摸了摸莊芳的小腹說道:“孫子孫女都好,只要是溫家的孩子,都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