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科考應聲來臨,這次時間改變雖提前公告天下了,但依舊有不少較為偏遠地方的將才未能趕來京城。

醉今樓那日大擺宴席,便將原本安排在他們地方的部分外鄉來的趕考之士送到茗香閣借住。

因此武舉第一日,茗香閣便是浩浩蕩蕩的一支隊伍,手裡提著十八般武器,走向競技場擂臺。

和文試科考一樣,武舉也是分為三日進行的。

第一日是封閉選拔,由顧王爺、蕭王爺、楚侯爺以及兵部各官員,軍營各將軍等作為考官。

他們會觀看來趕考之人自己備下的一套拳法或者劍法,因為是單人展示,並不涉及對抗,所以也可以用自己常使的武器上場。

而諸位考官則會根據應試者展示的招式,觀其風采、靈活度以及武器的攻擊度,

再加以詢問一些兵法和沙場實戰的有關知識,選擇三十位優秀的進入第二天的複試比拼。

並且根據其初試的表現,兩兩分組對決,基本上都會選擇實力相近的二人比拼。

第二日的複試比拼是開放給全程的百姓看的,大夥兒有空的得了訊息便去競技場的擂臺看比賽,十五位優勝者,

再加之一位從敗者當中一路過關斬將,最後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共十六位人,八組考生進入最後一日的決賽。

最後第三日的比賽,不僅會有專業考官蒞臨現場,各家官員女眷均可到場去觀摩,會安排好座位。

就連皇帝也難得出宮一次,坐陣賽前,親眼觀看梁陽新一代將才誕生。

對決時所用兵器均由兵部提供,是打磨過銳端,並且包好布條防止傷了人的。

一律不可採用自己的武器,也不允許暗箭傷人,這是為了做到極大程度的公平。

前兩日一般不會有家眷去看,因為武試時間不定,可能人家打得難捨難分,不耗盡最後一絲力氣絕不罷休。

現場也沒有安排多餘的座位,所以鮮少有人會親自前往,就算是皇子們想挖掘人才,也只派了麾下門客前去觀看比賽情況,回來再複述給他們聽。

顏家亦是如此,黎子鴛第二天一大早就命三五親信去擂臺邊上守著,實時將顏楓的情況彙報回來。

就連老太太在聽說顏楓快上場時,也是不放心地差了沈嬤嬤去現場盯著,生怕顏楓受了一絲一毫的傷。

哦,顏文軒也報了名來著,只可惜第一輪就被篩掉了。

顏志行原本想替他多打點打點關係,進了複試再匹配個武功差一點的鄉野村夫,順利進入決賽,這樣的話就算再輸了也不至於太丟臉。

兵部上上下下都打點了個遍,他們也倒是盡心盡力地為顏文軒說了幾句好話,

可有顧家那位昔日的沙場戰神,和蕭家那位笑面虎王爺在,就算是整個兵部都“看好”顏文軒,也是實在是回天乏術了。

更何況此次軍營裡頭出來的幾位將軍小校,多半都是顧弘景麾下,更是個油鹽不進的,顏志行是第二次丟臉丟到家,將顏文軒日日關在屋子裡頭讀那聖賢書了。

“如何?大公子對上了誰?打得怎樣了,可有受傷?”

見沈嬤嬤喜氣洋洋的回來,黎子鴛第一個就衝上去問,就算勝負已分,但到底刀劍無眼,若遇上什麼不講道理的武痴,也是非要把人打趴下才肯罷休的。

“恭喜老爺夫人,恭喜老太太,大公子對上了一位青州來的考生,說是前些年裡頭有隨過軍隊打仗,但始終沒有正是加入軍營,故而此番來京一展抱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