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巖更頭疼,家裡熱鬧點雖然好,但習慣在極度安靜的環境下創作的他,在這樣的氛圍裡根本寫不下去,再加上存稿已經不多了,《寸芒》和《帝仙》依然膠著,所以童巖很想找個安靜的地方。

現在家裡已經沒什麼需要童巖做的了,他向老爸表達了這個訴求,這時童巖的堂伯正好也在,“安靜的地方,我知道一個,就是那裡離村子有點遠,你確定要去那裡?”

童巖又問了一個問題:“那裡有電嗎?”

“有啊,還有燈呢。”

於是童巖和堂伯一拍即合,第二天一大早,堂伯就過來帶童巖過去,那是一片樹林,主要是楊樹、柳樹還有槐樹,所在地是一處起伏不平的荒地,十年前堂伯童順的獨子因酒駕出車禍沒了,沒了兒子養老的童順堂伯承包了這片沒人要的荒地,用幾乎所有積蓄買了樹苗,種在這裡,用他的話說,兒子沒了,就用這片林子給他送終。

“大伯,我以前怎麼沒覺得有這麼遠啊!”童巖身體算是結實的,但揹著電腦走這麼遠已經有點喘了,反觀堂伯,已經快六十的人了,卻一點事沒有,最重要的是,這樣會有太多時間浪費在路上。

堂伯呵呵笑道,“以前你都是騎腳踏車來的,回頭我把電驢子借你,反正我最近不騎。”

“那感情好。”童巖也沒拒絕,童順堂伯是和童爸關系最好的堂兄弟,而且他也是童巖在老家最熟悉的長輩。

在樹林裡穿行了十米左右,童巖見到了林子當中的一個小屋,“咦,我記得以前這裡就是個小茅屋啊,怎麼變成磚瓦房了。”

樹苗剛種下的時候,有些外村的皮孩子搗蛋,總是跑來折他的樹苗,老頭氣急敗壞,後來幹脆在樹林中建了個茅草屋,守著他的樹林住。堂伯告訴童巖,原本就是個茅草屋,後來他在林中小屋的時間漸漸超過了村子裡,於是漸漸完善,接了電,盤了炕,有模有樣的在林子裡過起了日子。

當年的小樹苗經過十年已經長大,再也不用擔心小屁孩們會傷害到它們了,除非動用斧子和鋸,所以這兩年堂伯就不怎麼去小屋住了,只是偶爾過來轉轉,看有沒有人傷了他的樹。

堂伯開啟門上的大鎖,屋裡很幹淨,還有一張桌子挨著炕,炕上有褥子,沒被子,感覺有點冷。

童巖也不用在小屋住,他只是每天來這裡寫小說,三餐和睡覺還是在家裡解決,可還是打了個哆嗦,這樣的環境,只怕寫小說也難吧。

堂伯像是看穿了他這個作家大侄子的想法,“房子後面有一堆幹木柴,林子裡也有不少枯樹枝,覺得冷你就把炕燒起來,屋子裡馬上就能熱起來!”堂伯對他的這間房子還是很自信的。

童巖不好佔用堂伯太多時間,“大伯,這地方真不錯,環境也好,太適合我了,那我以後就在這了,您回去忙吧。”

“行,桌子的抽屜裡有火柴,你等會兒自己把火生著了就好,你爸讓我和他一起去石碑場給你爺爺挑石碑,我就先走了,哦,對了,電閘已經關了,我給你開啟再走。”

堂伯走後,整個小樹林只剩他一個人,童巖把筆記本的電源插上,等待開機的過程中,他找來幹木柴,開始點火,這種事他小時候在老家經常幹,那會兒爺爺還在,多年不幹,不太熟練,童巖一時半會兒點不著火,又從林子裡搜刮了一下枯樹葉做引火,這才艱難地把爐膛燒著了,然後把小柴,粗柴慢慢往裡面塞。

火燒旺了,炕熱了,屋裡也暖和了,童巖盤腿坐在炕上,開始碼字。

童巖努力讓自己不去想宋嬈,這是提高手速的關鍵,心無旁騖,只有碼字,童巖才能把他腦子裡的情節和手指敲擊的節奏做到最完美契合,他從九點開始碼字,11點的時候已經寫完了兩章,完成了主角仇策出山門歷練的一次小規模戰鬥,順便得了點寶物,是讀者們喜聞樂見的情節。

有些疲了,童巖出去在爐膛裡填了兩塊木頭,開始在樹林子裡轉悠,如果是夏天,這個林子肯定特別熱鬧,蟬鳴鳥叫肯定是少不了的,現在是冬天,童巖只能看到稀落的枝幹上停著幾只小鳥,比較高的地方還有幾個鳥窩,當年他和黑子來這裡玩的時候,一點意思都沒有,只有幾棵一人高的樹苗,連個人都藏不住,所以他們更喜歡在樹林旁邊的一個大土坑裡玩。

童巖又走了幾步,出了樹林的範圍,看到了那個大土坑,這幾年因為民間建築用土很多,土坑更深更大了,童巖看著都不敢下去了。

走了走,看了看,回憶了一圈童年,童巖的腦子舒坦了,不過時間也不早了,他收拾電腦,準備回去吃飯,這時他看到一溜塵土在旁邊的土路上揚起,好像是奔著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