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讀書或許不能讓人成為大才,但絕對是改變命運的晉身階梯。

漢朝當官是察舉制,由各地舉孝廉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然而想要舉孝廉,除了要有名望,也就是養望,比如守孝三年後得個孝名。

之後還得有點本事,有點身份。

什麼是有本事,識文斷字就是本事。

他們壟斷了知識,那就是壟斷了晉身之路,這對整個天下的發展是沒有益處的。

世家的人再差,在普遍九成文盲的社會里,他們不強盛都沒天理。

高艾按他所想如實回答了趙泰的問題。

讓趙泰錯愕後哈哈大笑。

知識這兩個字說出來簡單,但其重要性卻比有官身還重要。

高艾能一語中的,讓趙泰沒想到的同時,也對他的成長感到喜悅。

“可明公,這與屬下之前所問有何關聯?”

趙泰止住笑聲,依然在反問。

“我且問你,為官者出自何處?”

“世家或是寒門。”

“再問,天下土地歸於何人之手?”

高艾本想說天下人,然而想起自己成為流民的經歷,這句天下人怎麼都說不出口。

“士農工商,唯農者少有。”

他的聲音變得低沉,兩人的問答直白簡單,卻把別人思及未說的話道出。

那感覺就像之前總有一層紙擋住眼睛,明明可以捅破,卻沒人動過手。

現在無疑是捅破了,高艾聲音才會變得那麼低沉。

“民無地既無財,且無可用之人才,如若吾出了那黑山,踏足天下。”

“以兵鋒之利和種種手段立一基業不難,然乂康可曾想過,基業若成,何人治理?”

“世家,寒門,豪族,商賈?此非吾所願也。”

趙泰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優勢,推平天下不難,然而結果僅是給這個國家換了個統治者而已。

他有想過先推平了再說,之後可以憑兵權強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