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死後為你立碑(首訂300加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前人的智慧當然不能小看,但今人也未必會弱於前人,時代是會變的,人也要學會跟著變。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原來如此。”
“謝高將軍指教,屬下明白了。”
同樣都是孫子兵法謀攻篇,熟讀能理解,不如在現實中言傳身教,給其好好的上一課。
“既然懂了,那便讓陶正牙將率所部留守葫峰谷,其餘人等隨本將攻井陘。”
高艾這裡同樣只有一萬五千士卒,留下一部人馬就只剩下了一萬士卒。
平常要是讓人聽到,誰帶一萬士卒就想攻下有兩萬大軍駐守的城池,那恐怕能把別人的頭都笑掉。
現在嘛,別說一萬,就是隻有五千,三千,高艾都有把握攻下一座縣城。
誰規定了攻城就得有數倍於敵的軍隊才能勝,也沒人規定攻城就必須要有衝車這樣的攻城器械。
時代變了,那種以謀略,以軍隊戰術求勝的時期,也該轉一下彎,步入爆炸就是真理的時代中去。
高艾一改之前騷擾挑釁的姿態,親自帶兵走出山林逼近井陘縣城。
站在城頭上的嚴綱是最先注意到的,同時也因為高艾反常的舉動皺起了眉頭。
“這叛逆意欲何為?竟敢走出山林來犯,莫不是以為某手中三千精騎破不了他那萬餘軍隊不成?”
“整軍,備馬,隨本將踏碎了這些叛逆。”
山林不是騎兵的戰場,平原卻是騎兵無敵的代名詞。
以步兵在開闊地帶對陣騎兵,別說高艾只帶了一萬士卒,就是再多一萬嚴綱也有信心帶三千精騎殺幾個來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儘管嚴綱這個人在史料中記載很少,但公孫瓚能把三千精騎交給他統率,原本軌跡上更是統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說是公孫瓚手下的第一猛將都不過分。
在距井陘城外兩百步的地方,高艾抬手讓大軍停了下來。
再次一揮手,軍中槍盾兵立馬在前方形成一道防線。
雖說槍盾兵能稍微克制一點騎兵,但就這僅三千士卒的形成的防線,嚴綱根本沒放在眼裡。
“原以為爾乃無膽鼠輩,只知喝罵而不敢與某正面相對,怎麼,現在欲要赴死不成?”
“念汝為一軍之將,允爾報出名姓,死後本將也可為汝立碑。”
嚴綱端坐馬上,手持長柄朴刀意圖以話語激怒高艾。
座下馬匹打著響鼻,前蹄刨著地面,像是要按捺不住隨其主衝陣殺敵。
面對這種“文雅”的罵人方式,高艾根本不為所動,像這種級別的對罵,高艾早就免疫了。
“分。”
高艾打馬向一邊閃去,身後大軍也像水流般快速分列兩旁,露出後方拼裝起來的投石車。
投石車只有一臺,論威力還達不到用來攻城的要求,甚至粗糙的外觀有明顯趕工的痕跡。
“既不言語,當無降意,隨我殺。”
嚴綱喝聲傳入身後的騎兵耳中,第一時間就有馬匹嘶鳴混雜著騎兵的喊殺聲響起。
三千匹戰馬奔騰,聲音蓋過了寒風呼嘯。
在這地面都顫抖起來的時候,高艾卻瞬間從馬背上跳下。
“點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