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打進城裡的勢力,都會積極跟世家豪族等聯絡,拉近關係的同時保證城池不亂,還得根據世家在城裡的影響力選些人才為官,以便治理城池。

結果到趙泰這卻反了過來,他壓根連理都不理,要說這是下馬威,先晾著那些世家豪族。

這也一點都不像,起碼晾著對方是為了更好的談條件,田豫看趙泰可沒有談條件的心思。

難道他不知道這裡面的規則跟道理?可田豫看著也不像那麼回事。

聽田豫提起世家,趙泰也沒感覺意外。

因為本身田豫就出自寒門,寒門也就是沒落的世家,他就是即得利益者,當然不希望世家的地位受影響。

所以一直以來,趙泰都對世家這些階級群體都保持著不接觸的態度。

對於招攬這些出自即得利益者群體的人才,他也沒抱過期望。

在田豫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趙泰就知道要是回答得不合田豫的思想觀念,那就招攬不了對方。

“這個問題,待我取得常山郡後,國讓自會明白。”

趙泰突然變得平淡的話語,讓田豫心頭一跳。

直覺告訴他,眼前這個人似乎又將要幹出震驚天下的大事。

可還有什麼事是比殲滅朝廷來犯大軍更大的呢?

這個問題田豫不敢想,所以他閉口不言,連心裡的種種疑問都被壓了下去。

府衙裡,趙泰正拿著一份名單,上面記載著數十位從教肓體系裡選出來的為官之人。

也就是趙泰用來頂替各縣官員,把世家踢出局的關鍵人選。

就這些人,整天面對著趙泰搬來的各種書籍,以考試的形式篩選出來的人才。

以文章立意擇優,就像是科舉考試一樣。

尤其在名單中排在最前面的三個人,類似於前三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泰治下施行全員掃盲教育,成果並不是很大,畢竟時間太短。

但由他全力供讀,還為這些學子發糧食,讓他們心無旁騖進行學習的舉措,才造就了趙泰有人可用的局面。

像這種舉措肯定不能長久,讀書還有糧食拿,那究竟是為了讀書,還是為了糧食,真就很難說清楚。

權宜之計,過後趙泰肯定是會改的。

可以免費讀書學習,卻不能以錢糧為餌。

“馮民,蔣曠,謝晟,就看你們這些從矮個裡拔出來的高個,能不能成才了。”

像這種有拔苗助長嫌疑的事情,讓趙泰心裡也沒底。

畢竟他連基本法都不顧,以速成班的形式選出來的人才,弊端實在太大。

拿來管理一郡七縣的地盤,已經是如今的極限,再遠他壓根就不敢想。

“明公,前線大捷,三路大軍各攻一縣,真定縣連抵抗都沒有就開城獻降。”

這是趙泰聽到的第一個好訊息,掌管真定縣的方閏,也算是趙泰的老相識,不會有人比他更清楚應該怎麼做。

“下去吧,又不是拿下了整個常山郡,不值得那麼高興。”

尤闞那麼興奮,趙泰實在找不到跟他一樣興奮的點。

他現在考慮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自古就有傳檄而定的說法,又剛好在前一天打出浩大的聲威,那現在這種派兵出去攻打的行為,是不是顯得多餘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