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所以會受地型限制,像井陘縣附近的那種丘陵地帶,造這東西還不如用步兵。

情報裡沒有這些嗎?有的,只是趙泰沒有仔細看和研究。

有這些攻城器械在,換趙泰在對方的位置也會選擇攻趙莊,沒有什麼理由會讓人放棄這種優勢。

更何況是公孫瓚這種很會打仗的人,他知道怎麼選更好。

你可以說他剛愎自用,滿腦子用武力解決問題,卻不能說他不會打仗。

想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趙泰不由得看了一眼兩人,又看一眼紙張,如此反覆幾次。

“中濟向來只對地質感興趣,且研究最深最勤奮,卻不想還通兵事。”

然後趙泰就看到齊周從懷裡掏出了《尉繚子》,再掏又多出一本《太白陰經》,沉著臉用平靜的眼神看著趙泰。

“夏…………”

沒等趙泰說完話,夏侯蘭很自覺的掏出《孫子兵法》《六韜》,甚至覺得不夠,還想再掏出幾本來。

“別掏了,我懂。”

趙泰到是忘了,原先剛把兵書拿過來的時候,就是先送到了齊周的手裡。

後來高艾能懂兵法,還是從齊周這裡得到了啟蒙。

夏侯蘭就更奇特些,以齊周那種說起地質學就滔滔不絕的架勢,也就夏侯蘭願意聽,還受得了。

久而久之對知識的汲取,研讀一下兵書也不奇怪。

像開展副業一樣,對兵事的理論恐怕都達到了不低的境界。

這種奇怪的現象,歸其原因還出在趙泰這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硬生生堆出了兩個兵法家,哪怕僅是理論上的,換這個時代來說已經可以稱之為名士。

“你二人所策確有極大道理,且大機率會如此策所說,但凡有用之策,理應獎賞,說說想要什麼?”

趙泰肯定了他們的本事,甚至已經在心裡想著,要不要給兩人加加擔子,知人善用才是一個明主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想想趙泰又給否決了,可以讓他們去教兵法,卻不能讓他們去帶兵。

除非無人可用,不然趙泰不會啟用文人帶兵。

不是趙泰對文人有偏見,或是不信任,而是他要採取軍、政分離制度,將兩者徹底區分開。

否則軍隊能把手伸進內政系統,文臣能染指兵權,只會有壞處而沒有好處。

兩人這時候來獻策略,趙泰就不信他們沒有目的。

“能得明公採納所呈之策,實為屬下之幸,然屬下不敢以此討賞,只需明公允屬下二人一事便可。”

齊周跟夏侯蘭滿臉笑容,不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先說,我可考慮後再定奪。”

兩人對視一眼,躬身作揖道。

“我等欲往前線一觀,請明公準允。”

“就為了去看打仗?”

這什麼癖好,以前也沒發現他們有好戰的性格啊,不過你們那滿臉興奮的樣子是怎麼回事?

“不瞞明公,屬下僅是對炸藥包應用於戰場比較好奇,那定是縱橫捭闔,亙古未見之盛事。”

開天闢地頭一遭的炸藥包面世,肯定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能親眼所見,甚至青史留名讓後人瞻仰,這讓他們怎麼可能不激動興奮。

人活一世不為名利,難道就為了生下來埋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