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琛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他也是從百姓,農民的身份走到如今的這個位置。

就按趙泰的說法,這些衣服的受眾在百姓的層面上會吃得開一些。

事實上百姓種地或是平常都穿不上袍裙,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的穿短褐,也就是粗布做的短衣。

幹活的時候不見得有多麻煩,百姓又不傻,會穿著寬衣大袖長袍下地幹活?那簡直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所以哪怕趙泰讓做的這些衣服改變有些大,但百姓見識到其方便後也會認可,前提是造價不高讓百姓買得起。

“既然百姓能接受,那就沒什麼問題,反正這東西也不是給達官貴人設計的。”

有家底的人會不會穿趙泰才不管,他就沒指望過能扭轉那些達官貴人的理念。

“那就做,先做出一批讓軍中士卒使用,注意要顏色統一,衣服樣式也要統一,顏色就以玄色為主,簿厚按季節來定。”

趙泰每說一句鄭琛的臉色就苦一分,因為這每一樣可都是要錢的。

染色要錢,做衣服更要錢,這些東西做出來可都是無償給士卒使用,一錢都賺不到。

要不是泰安商行撈錢的速度快,家底也厚實,真經不起趙泰這麼折騰。

軍需物資由官府提供,有別於朝廷讓士卒自主攜帶的制度,換句話說就是服兵役的人戰馬要自己帶,衣服也要自己帶,至於盔甲,士卒能自備一套皮甲就不錯了,朝廷可不會承擔這些東西。

還有軍餉,漢朝計程車卒當兵是沒有軍餉的,也就將領有職位的才會發俸祿,士卒完全是義務服兵役,也就吃住朝廷會提供。

趙泰又是軍需物資全出,又是給士卒發軍餉,打破了當兵沒餉這個傳統制度,每一條都在挑戰官府的錢包夠不夠鼓。

鄭琛要是臉色能好看才怪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屬下領命,不過這麼大的量要做出來需要時間。”

總數四萬強兵,對生產條件落後的古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時候可沒有縫紉機這種東西,織布機也是落後。

不過在趙泰的抄能力面前,如織布機這些東西早就在商行裡用了起來。

甚至在商行名下還有好幾個紡織廠,就像是後世工廠一樣模式。

學了後世商業知識的鄭琛又豈會不懂這些,商行的錢糧是哪來的,除了紙,農具的生意,布匹也是商行的支柱產業之一。

只是像這種模式沒有大面積推廣,抄來的織布機也沒有向外公佈技術,否則便宜了別人趙泰可不會開心。

至於便宜了誰,那都不用多說。

換成世家富戶擁有這些東西,搖身一變馬上就能化身黑心老闆。

“怎麼做你心裡有數就行,還有這些桌椅板凳,做出來後往府衙送一批,本官要廢除跪坐禮。”

聽到這話鄭琛心頭一震,他沒想到趙泰在修改徭役,力役的制度後,這麼快就又對別的東西下手了。

服裝先不說,畢竟穿不穿全憑自己意願,可禮儀就不同了,那是在挑戰世俗的規矩。

可鄭琛沒說什麼,也沒有去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