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變法帶來的影響(第2/2頁)
章節報錯
攻城略地如同探囊取物,野戰他還會顧忌一點,以免栽跟頭,可對於最難的攻城戰來說,對他們反而是最容易的,情況完全反了過來。
這樣你讓韓庘怎麼去擔心,又怎麼會去害怕沒有足夠的糧草而心有顧忌,那根本就不存在擔心。
田豫作為參軍隨行,他也就在行軍時野外作戰提供過幫助,攻城那是壓根沒出到什麼力。
完全是莽夫流的打法,要麼你投降,要麼就強攻。
那種攻城之前派人往城裡射沒有箭頭的箭,把訊息傳進去讓城內生亂,派使者去勸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套路化手段一次都沒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常見的現象是直接投降,另一種就是不投降選擇頑抗到底,然後被狂轟亂炸破城門而入。
每次見到這種情況田豫都感嘆自己明智,身在這種陣營裡是那麼安全,那麼有自信心,他都喜歡上這種不用多過腦子的戰鬥了。
沒有人能拒絕一路橫推的快感,儘管沒有把自身才能發揮到最大也一樣。
“田參軍,我等就駐紮在這裡什麼也不做?”
韓庘是一軍之主,要做什麼基本都是他一言而決,但他還是對田豫挺尊重的,打仗他的確在行,可田豫的本事也的比他高了許多。
他帶兩萬士卒或許已經是極限,但田豫的本事卻遠不止於止,給他十萬兵馬也能應用自如。
儘管沒有十萬兵馬給他帶過,可在漁陽郡時劉虞的軍隊加上那些龐大的糧草輜重、戰利品,田豫都能用最快的時間安排妥當,那是韓庘不能比的。
數以萬計,十萬計的物資,韓庘自問在短時間內做不好,能做好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所以隱隱間,韓庘已經把田豫的地位擺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甚至還要高出一些。
“不需要做什麼,來此的目的僅是威懾對方,跟斷後沒什麼區別,戰利品的運送可比打下上曲陽重要多了,何況主公還沒有現在開戰的意思。”
“那隻需要等戰利品過河後我們再撤軍,並問一問他們集結兵力意欲何為就行。”
“而且實際上這都不用問,屯兵在這裡本來就是防備我常山,主公說是讓問對方意圖,根本目的還是想震懾對方,主公要的可不是什麼所謂的戰與不戰。”
他很清楚趙泰要對世家幹什麼,那變法傳言也絲毫不假,只是不清楚趙泰現在為什麼不想回應而已。
但只要清楚趙泰的真正意圖那就夠了,別的他現在靠猜也不準確,直接回去問難道不好?
“還是參軍懂,庘此前還真想上去問一問,但現在一看,他們不過是被傳言嚇到了而已,讓他們跟我常山開戰也要有那個膽量跟實力才行。”
駐軍在這是防著敵人別影響戰利品的運輸,打不打併不是首要目的。
而中山,趙,鉅鹿的情況對劉虞,還有韓馥來說他們都不清楚,是地方上的自發行為。
惹趙泰他們是不敢的,但也很可能是清楚卻預設了這些事情的發生,畢竟他們也怕啊。
而且一邊有沮授親自告訴韓馥,一邊的劉虞也有田豐證實,這種大事不能說全信,但提早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他們還獲得了莫大的好處,那就是得到了因變法之事而變得人心惶惶的世家支援。
那可不止是出人輔佐那麼簡單,是直接運錢運糧讓他們增強實力。
有錢有糧就是底氣,招兵買馬不用說,最重要的還是讓治下迅速變得安穩,爛攤子已經不爛了。
不止是幽冀兩州在迅速恢復,實力漸強,其他地方收到訊息的世家也不敢怠慢開始發力。
比如劉備三兄弟,本來開始的時候兵力不多,只是組建了幾百人的義軍到青州打黃巾,想憑戰功得個一官半職。
他就是奔著這個去的,起初有張飛關羽相助也算戰果不錯,但也就是小打小鬧成果有限。
結果突然之間各地世家就殷勤了起來,送錢送糧送人,恨不得把他們武裝到牙齒。
那劉備當然高興了,帶著上萬的軍隊在青州大殺特殺,平息動亂的速度快了好幾個級別,劉備三兄弟的名號也越來越響。
跟他差不多的還有孫堅,曹操,袁紹,這些早前就打黃巾立過功的人,各郡州主事人過上了最幸福的日子,平亂得功勞,還有錢糧自己送上門,以前這種事想都不敢想。
但他們都知道這是因為什麼,世家豪強又為什麼那麼好心,那根本就不是單純的支援他們,不過是想憑此守住自身利益。
畢竟趙泰很可怕,那變法更可怕。
喜歡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請大家收藏:()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