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他出現,站在那裡什麼都不用做,就是對士卒最大的鼓舞。

首領都不怕危險上了城牆,作為手下哪還會有不拼命的道理。

為什麼古代君主都喜歡御駕親征,除了特殊情況,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提升軍隊計程車氣。

士氣一高戰鬥力就相對的提高。

他沒有抬槍,只是拄著鋼刀看著褚燕指揮部眾攻城。

趙泰在上,褚燕在部眾後方,都注意到了彼此的存在。

在這個時候褚燕本應該是身先士卒,親冒矢石衝上來才對。

然而他並沒有,恐怕也是擔心趙泰一槍打死他。

只是他不懂,趙泰現在也可以打死他。

周平高艾分兩側指揮排程,趙泰就站在正中間的城門上方。

冷眼打量著一切。

也許連趙泰自己都搞不懂,他在面對戰爭的時候為什麼會那麼冷靜,絲毫沒有緊張感。

褚燕調動的先頭部隊有兩千左右,他們抬著連夜趕製的梯子衝鋒在前。

共計十架,還有一部分扛著一根圓木直奔城門。

古代戰爭攻城,就沒有一開始就全軍壓上的道理,除非有先頭部隊打上了城牆,撕開防禦。

那才會大軍壓上,取得勝利果實。

而一旦讓人攻上城牆,進行短兵相接,那就意味著守城失敗,離被攻陷也就差不了多遠。

“投矛。”

隨著一聲令下,如雨般的木矛破空飛出,從高處落下扎進敵軍的身體。

嚎叫與鮮血充斥了所有人的視野,趙泰也真切體會到了冷兵器時代的殘酷。

褚燕軍有少部分穿戴的是皮甲,刀這類武器幾乎人手一把。

弓箭到是沒有,這東西也不知道是養護太過麻煩,還是別的原因讓褚燕沒有配備。

而在趙泰這邊,他發現指揮下令的是周平,高艾從另一側協助。

戰場上不能出現兩個聲音,否則打起來就會亂套。

這兩人沒有讓趙泰失望。

在敵方進攻的這段時間裡,也就投了兩次矛,在對方倒下兩三百人後就攻到了城牆下。

現在的攻守雙方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無非就是一方拼命的要架起梯子往上爬。

一方不要錢的把石頭往下砸,都在竭盡全力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