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泰不信能給劉虞一個堂堂州牧,也相當於給一個諸侯當從事的人,會沒點真本事。

除非劉虞落魄到會把鎮一級的文臣都當寶貝的程度。

但那怎麼可能呢,唯一的解釋就是齊周的才能偏科,雖然被用上了,但又不是重用。

這才導致關於齊周的記載少得可憐。

“稟明公,周確有擅長之道,然於治理及兵事無關。”

“屬下之識通於地礦,雖不可言之精,言之通曉,卻堪亦為周所擅。”

齊周說完看了趙泰一眼,畢竟他的本事在於找礦,在這大環境之中是冷門裡的冷門。

別的文臣要麼是後勤,治理,軍事,謀略,辯才等等才能。

他卻是找礦,不說能不能找到,就算找得到那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

難怪他在劉虞手下只做了個從事,記載能忽略不計。

原來根源出在這裡。

但你又不能說他沒有才能,至少鐵礦在漁陽郡那地方還挺多,是幽州主要的鐵來源。

“中濟此能到是生僻,吾便劃撥百人與汝聽用,且吾盡力尋些地數之學識與汝,供中濟鑽研。”

齊周神情一呆,這怎麼跟他想的不一樣。

想象之中不應該是自己一說出來,然後明公露出失望的表情嗎?

怎麼到了明公哪,卻是要極力支援的樣子。

這不對勁啊,難道剛才明公沒聽清,耳朵劈叉了?

“中濟可靜等些時日,待書籍送至,當勤勉之。”

趙泰耳朵沒劈叉,甚至還很是高興。

找礦的人才那是隨便就能找到的?齊周放別人手裡可能是雞肋。

但在趙泰手裡,那就跟手裡握著無數的礦資源一樣。

找礦慢?那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

他只要從後世搞一份礦產資源分佈大全,不需要多,現階段只要來一份幽州全境的地圖就夠了。

古代跟後世的地名,還有山川河流肯定會有許多不同。

但沒關係,只要確定一個大致地點,讓齊周過去堪探那還不就跟白撿一樣。

趙泰現在最缺的是煤還有鐵,有鐵才能鍊鋼,而鋼是一切工業發展的基礎。

煤就更有用了,需要用火的地方,煤都是絕佳的燃料。

所以趙泰怎麼會對齊周失望,這種人就應該大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