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高艾高乂康(第2/3頁)
章節報錯
正當趙泰感懷之際,處理好事情的高艾前來複命。
看到自家明公在哪悲天憫人的模樣,有些摸不著頭腦。
“明公,派去城內的人已安置妥當,艾特來稟告明公。”
“如此甚好,陪吾走走。”
趙泰走在前面,到城牆地基處看了看,發現水泥已經凝固,當既下令讓人繼續往上建。
水泥的神奇儘管匠人已經知道,但還是免不了嘖嘖稱奇,言乃建築神物。
大量人手搬來石塊砌牆,趙泰帶著高艾繼續閒逛。
“高艾,汝即無字,吾為汝取一個如何?”
這個時候的字不是誰都能取的,也不是誰都能為對方取。
要取字得行冠禮,然後再由父母長輩,或者有身份地位德高望重的人取。
高艾為趙泰的屬下,既然認主那肯定有這個資格。
像曹操之典韋,就取了個字為惡來。
在趙泰這裡同樣適用,且為對方取字是看重和親近的意思,很能博取對方的好感。
雖然從這些手下跟他進行繫結,絕對忠誠之後好感度那一行字就已經可有可無。
但為高艾取字是很有必要的,在漢朝或以後的朝代,直接叫對方的名是很沒禮貌的行為。
對人自稱全名也相當於在罵對方。
比如對方問:來者何人。
你說,來者高艾。
就跟說來者是你爺爺差不多。
“艾謝明公恩典,請主公賜字。”
高艾激動行禮,他也有理由激動。
有字的人代表身份不同,身份提高他沒理由不激動。
身份代表了出身,從此以後有了後代,他也有資格去給後代取字。
這一點都不誇大,因為古代本就是如此,不像漢以後的朝代,無論出身如何都能取字。
階級之森嚴可見一斑。
“汝名為艾,即取字為乂康。”
“乂為安定,治理,康為健康,富足,汝以為如何。”
艾通乂yi)也可做刈yi),刈為割的意思,趙泰這可不會亂取。
擔心高艾不懂字的意思,趙泰特意解釋了一遍,事實上高艾確實不懂,他都不識幾個字。
“高乂康拜謝明公。”
這個拜真的是拜,磕頭的那種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