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李杜等人很好奇,坐過來和他們聊天。

不過,懂漢語的只是其中一部分,雙方語言不通,李杜等人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感覺他們好像在羨慕一行人有高大的身軀。

肥豬被開膛破肚,清理出內髒,然後連同皮毛一起分成幾大塊。

一些人帶著野草做成的編織袋去採摘了很多樹葉,回來後他們用簡陋的石臼搗了起來。

搗碎樹葉,他們將得到的綠色汁液均勻的抹在豬肉身上,再將樹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

接著,有人在地上挖起坑來,坑上用石塊壘起來,中間留下空隙,用來生火。

這邊醃製豬肉,那邊不斷的加柴火併往火堆裡放入幹淨的石塊。

李杜正觀察他們做飯,又有一些小黑人出現了,他們是獵手,從森林裡走回來,腰上掛著小野獸,手裡提著採集到的野果和野菜。

隊伍一共有二十來個人,但其中沒有大野獸,看來在樹林裡要獲取食物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這些人回來後,小黑人們又歡呼了起來,不用想,歡呼之後他們繼續載歌載舞。

雨林裡面沒有網路,沒有電力,也沒有什麼遊戲場所。

可是俾格米人在這裡生活的很愉快,他們就是去唱歌跳舞、學野獸叫喚,還有喝一些渾濁的酒水,這樣就可以很開心。

更開心的顯然是晚上的美食,等到石塊被烤得很滾燙時,一些人將浸泡在樹葉堆裡的豬肉拿出來,鋪到石頭上。

石頭溫度很高,又有火焰繼續加熱,很快,隨著油脂被烤出發出“嗞嗞”聲,肉的香味彌漫開來。

孩子們被肉香吸引過去了,他們跟小猴子似的圍繞火坑蹲著,一些大人會時不時將豬肉上的樹葉挑出來分給孩子,他們吃的津津有味。

這就是俾格米人,非洲的森林之子,他們有著特有的文化,那就是叢林文化。

俾格米人的信仰、風俗以及住所、服飾,都與森林密不可分。這是一個世代生活在森林裡的原始部落,森林就是他們的信仰。

隨著夜幕降臨,篝火變得越來越旺盛,俾格米人越來越興奮,繞著篝火開始高聲唱歌。

這時候豬肉差不多烤熟了,一些強壯的婦女上去將豬肉用鈎子拉出來,先切開一些放到木盤裡送到了李杜等人跟前。

看著黑乎乎的豬肉,李杜苦笑一聲,說道:“大家吃吧,表現的要有禮貌。”

蘇菲道:“我們必須感謝他們,在我們看來,這種食物髒兮兮的難以下嘴,可是對他們來說,這是美食,這是待客的最高禮節。”

非洲的叢林經常下雨,空氣潮濕,食物在這裡不能儲存過夜,所以俾格米人無法儲備食物,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睜眼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找食物。

可是,在野外尋找食物不是那麼簡單的,他們經常會饑一頓飽一頓,對他們來說,有食物可以填飽肚子就是可以開心的好事。

一行人明白這道理,所以感謝了芭蕉蟲和他的族人,他們撕扯豬肉塞進嘴裡。

李杜正準備硬吞這豬肉,結果咀嚼一口後大吃一驚:“嘿,挺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