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古畫(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杜笑著搖頭:“這報告就是給他們學生看的,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蘇菲在旁邊沉默的聽著,等到中年人失望的回家,她驚訝問道:“我沒聽錯吧,你的老鄉想要拆了這裡?”
剛才馬丁夫婦一個勁誇贊這些古建築的魅力,李杜便沒有多說,其實在他們縣城,這些古建築一點不受歡迎。
他們縣城是個小地方,沒有學者來考察,也沒有遊客來消費,這些古建築無法産生經濟價值。
政府不是破壞狂,他們十幾二十年前決定拆掉一些老房子、老建築,是為了擴大城區範圍,招商引資,發展經濟。
但當時不光他們這麼幹,全國各地很多政府都在這麼幹,一些大城市裡有價值的古建築也被拆除了。
這件事引發了很多建築學家和有見識老百姓的抗議,認為這些建築是祖宗留下的財富,應該保留下來,供科研和旅遊使用。
這點沒問題,確實,有些古建築很有價值。
受到的批評多了,各地政府變得保守起來,就停止了古建築拆除。
可是,變得保守起來不光那些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像他們這樣的小城領導班子也束手束腳起來。
他們為了避免引起輿論批評,索性保留了一些古建築,只要不是很影響城區發展和建設,他們就儲存下來。
但他們縣城沒有遊客到來,古建築沒法轉化成利潤,住在這裡的人拿不到錢,還住著破房子,就有些不願意了。
這幾年城市發展越來越快,經濟越來越好,縣城裡的地皮價值水漲船高,很多地方一拆遷,立馬會富裕一批人。
可老建築沒法拆,政府不願意拆,開發商也拆不起,於是就這樣儲存下來,讓看著周邊熟人因拆遷而富裕起來的當地百姓,更是心理失衡。
他們可不會在乎自己的房子有什麼科研價值,作為普通老百姓,他們只希望自己能多得到點錢,這樣孩子可以買個好手機、家裡生活好一點、自己換個好車子。
李杜將這些講給了蘇菲和馬丁夫婦聽,馬丁夫人道:“百姓需要生活,他們的需求和上層建築的決策往往形成沖突。”
馬丁先生忽然問道:“你剛才說,這些磚頭上的花紋是在修建城牆的時候,為了防止磚石製造商們以次充好而設立的?”
李杜笑而不語,他知道馬丁先生發現問題所在了,但他不想說。
這些磚頭是為了修建城牆而專門燒制的,那怎麼會出現在這些民居上呢?
這是另一件事了,其實當地很多老宅老房子早被推平了,建成了紅磚大瓦房。
後來政府拆掉部分城牆擴充套件縣城規模,當時已經有了保護老建築的風潮,於是當地人覺得有利可圖,就去撿了拆城牆出現的磚頭,回來重新壘了現在的屋子。
他們以為可以政府會發展旅遊業,藉此機會發家致富,結果政府確實想辦法發展旅遊業了,可是沒有特色,發展不起來。
這樣,當地居民沒轍了,蓋房子不是搭積木,不能拆了建、建了拆,他們只能這麼住下去。
李杜經歷了那些過程,按照他們這裡以前的規矩,建新房子有個“上樑”的重要步驟,那一天主人家會撒糖撒零食撒小饅頭,他小時候生活物資比較缺乏,最喜歡和小夥伴們去搶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