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正兒八經、苦逼兮兮的礦工生涯了。

火歐泊採集工作是靠撿,黑歐泊的採集工作全靠幹。

時至今天,沿海一帶已經冷了起來,秋風橫掃了澳大利亞的海岸線,可是在西南、西北一帶,依然氣溫很高。

無他,這周邊不是荒漠就是沙漠,只要出點太陽,內陸溫度就一個勁往上漲,能不熱嗎?

狼哥操作小型挖掘機,合金鏟鬥“咔嚓”一下子拍下去,挖上來的時候就是一地碎石,出現一個大坑。

閃電嶺能成為黑歐泊的黃金産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地質堅硬,適合挖洞。

澳大利亞還有其他地方也發現了黑歐泊礦脈,可是地質太酥軟,沒法開設礦洞隧道,這樣就不能深入地下去採礦。

開採不出礦石來,自然就不能尋找隱藏其中的黑歐泊。

黑歐泊的形成過程和火歐泊類似,特定的地質條件下,水流流過土壤,帶走砂岩裡面的矽氧,這樣富含矽氧的水流入地下石頭之間的縫隙和凹洞中,水分蒸發後,留下的矽氧化合物便是漂亮的寶石。

相比火歐泊,黑歐泊形成要更難,大概四五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形成一厘米厚的寶石層。

因為地質、地況不同,閃電嶺這裡的黑歐巴和國家公園的火歐泊形狀也不同。

在國家公園位置,火歐泊往往是單獨出現,有塊狀、有圓形也有橢圓形,在閃電嶺,黑歐泊以薄薄的礦脈層樣子存在。

所以,在這裡挖掘礦脈得很小心,礦脈層太薄了,一個不小心可能就傷到了寶石。

李杜知道他們這邊沒有礦脈層,於是吩咐狼哥操縱小挖掘機可了勁的幹就行。

挖掘機對著地面礦石帶狂轟濫炸,很快挖出了個有一米半深的大坑。

至此,挖掘機的工作結束了,它的伸展臂只有一米半,往下得靠人工來挖掘了。

澳大利亞政府很注重保護環境,就像捕撈黑金鮑給出了很多限制一樣,開採黑歐泊也有很多限制。

比如,礦場不準傷害到地面的綠色植被,也就是說哪裡有一片草地或者樹林,那這裡是不準從地面挖坑的。

好在閃電嶺所處區域屬於荒漠地帶,地表的綠色植被不算多,能挖坑的地方比較多。

挖出一個大坑之後,接下來換機器,哥斯拉拎著碎石機走了過來。

這種機器就像個大好的打夯機,將它放入石坑裡,扶住之後插上電,它會轉動轉頭,往下深入。

李杜給機器通電,哥斯拉那如同鋼鐵巨鉗般的雙手抓住機器,隨著一陣轟鳴聲,機器的鑽頭開始往下鑽了起來。

地下石頭被鋒利的合金轉頭所破碎,大量碎石濺射了出來,它們撞擊在哥斯拉身上發出“砰砰”的聲音,哥斯拉恍若未覺,依然在幹活。

“這是逞英雄的時候?”李杜怒道,他拿了一張鐵皮過去蓋在坑上,頓時,噼裡啪啦的聲音響了起來,好像下冰雹似的。

不同階段有不同工具,耗費了一天時間,礦井深入地下三米半,李杜示意他們停下,到了這個深度足夠了。

114號礦場的寶石礦帶距離地面也就三米左右,從這個深度往西北方延伸,只要方向沒問題,他遲早會碰上這塊礦帶。

日落西山,李杜帶著他們下山,從今晚開始,他們不能全部住在鎮上了,得留人在礦場守夜,防止有人晚上來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