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斯說道:“先說它的來歷,進入20世紀開始,交戰雙方都憑借於深溝壁壘進行對峙。”

“你們知道,戰壕目的就是為了躲避機槍掃射和大炮轟炸,普通火炮拿這些工事沒有辦法,於是戰壕炮就誕生了。”

“德國軍隊尤其喜歡這種炮,這臺170毫米戰壕炮是其中的佼佼者,去,誰幫我拿一個尺子來?”

莫裡斯喊了一聲,一名服務員就給他帶來一卷軟尺。

李杜不明白他要幹嘛,結果莫裡斯用來量了這臺炮的炮筒長度。

量出結果後,莫裡斯興致勃勃地說道:“76.5厘米,這是改進後的長炮管版本,初始版本的170口徑戰壕炮只有64.6厘米長。”

“這麼短的炮筒,它能有什麼威力?”漢斯問道。

大炮的炮管長度跟炮彈的初始速度和射程息息相關,理論上,炮管越長,越有利於炮膛內高壓氣體對炮彈的作用,使炮彈的初速越大,射程也越遠。

莫裡斯說道:“看你想要它幹什麼,戰壕炮的目的是解決陸地上的堅固工事,它的射程不遠,這臺炮的最大射程應該是1600米,有效射程是300米。”

漢斯搖頭道:“那也太近了,機槍可以輕易對付它。”

聽他這麼說,莫裡斯笑了起來,道:“不,機槍對它無可奈何,因為它可以藏身於戰壕中,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同普通火炮使用的炮彈相比,戰壕臼炮的炮彈可以搭載更多的爆炸物,且彈道比較彎曲,可以藏身戰壕後打擊障礙物之後的目標。

這樣,有了戰壕炮,那隻要將戰壕挖到距離工事不遠的距離上,就可以用炮彈來轟掉它了。

對於步兵來說,這東西是重要幫手,沒有戰壕炮來解決工事,那他們就得抱著炸藥包去解決對手了,董存瑞就是這麼犧牲的。

“一戰期間,170毫米戰壕炮從最開始的116門,增長到了戰爭結束時的2361門,它當時可是備受好評呢。”莫裡斯說道。

“後來呢?”

“後來就被淘汰了,因為它太笨重了,裝上輪子之後,這臺炮可以由4個人短途運輸。但如果沒有輪子,就得要17個人才能夠搬走。”

莫裡斯接著說道:“再說,戰壕裡面寬度不夠,只能提高仰角,太高打的距離又近,放戰壕外面就是活靶子。而且塹壕戰經常要沖鋒、撤退,這種東西就是累贅。”

“但它畢竟做過明星,所以它的身價應該不低,是吧?”漢斯問道。

莫裡斯點頭道:“算你們找對了人,如果不是找到我,這個大炮未必能賣出多少錢。”

聽了這話,漢斯來了精神,道:“這炮你能給多少錢?”

莫裡斯說道:“先別急著議價,我得檢查一下它是否是真貨。”

說著,他爬上車在大炮底座上看了看,點頭道:“有萊茵金屬公司的標識,儲存的不錯,下半部分起碼沒問題。”

他又挨個檢查一些配件,檢查一遍後,他下車喊了一個人,讓他去倉庫裡拿出一樣東西。

這東西抱出來,李杜等人驚呆了:“該死,你不是準備開炮吧?!”

莫裡斯的員工從倉庫裡抱出來一個炮彈,而且是個大炮彈,就像個小水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