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恆星級別的魔眼,會攜帶一百八十顆行星級別的魔眼,每兩顆行星級別的魔眼,又會攜帶九十九顆衛星級別的魔眼。

一張荊棘星圖,會有十六萬零三百八十顆衛星級別的魔眼。

從規模上來說,肯定是荊棘星圖的數量更加龐大,不過也沒大出太多來。

荊棘星圖的戰鬥單位,基本上是兩顆行星級別的魔眼,帶著九十九顆衛星級別的魔眼,和灰燼星圖差不多,區別在於,兩顆行星級別的魔眼,依然是一顆主攻,一顆計算。

負責計算的魔眼,叫做暗星魔眼,隱匿能力強大。

荊棘星圖,還有區域魔網能力,十八顆恆星級別的魔眼,可以相隔足夠遙遠的距離相互感應,傳遞資訊。這種臨時組網能力,是北斗星圖不具備的。或者說,北斗星圖,需要更多更多的魔眼,才能完成這樣的佈置。

考慮到未來戰場,很可能在大海之上,區域廣闊,這種設計,同時也有把星圖帶離蓋亞的想法。

在其他空間之中戰鬥,不臨時組網的話,資訊傳遞能力就沒了。

靠著地面魔法陣來傳遞資訊,消耗的能源更加恐怖,還有著干擾。

荊棘星圖是主戰武器,需要佈置在所有需要的大型區域,而北斗星圖,就是戰術武器,哪怕是一個山溝裡計程車官,也能呼叫,需要的數量就更為龐大。

所以北斗星圖的製造成本,依然不可高,否則搞不起。

為了降低成本,每張北斗星圖,有八十一顆恆星級別的魔眼,七百二十九顆行星級別的魔眼,外加二十六萬兩千四百四十顆衛星級別魔眼。

恆星級別的北斗魔眼,九顆一個戰術單位,帶著八十一顆行星級別的北斗魔眼。行星級別的北斗魔眼,也是九顆一個戰術單位,帶著三百六十顆衛星級別的北斗魔眼。

九顆魔眼裡,三顆主攻,六顆負責計算。

把負責計算的魔眼分成六個,成本繼續降低下去,生長速度也會更快。

所以北斗魔眼,最小的戰鬥單位,是三百六十九顆魔眼。

北斗星圖,叢集變得龐大,能負責的面積也更廣闊。地面呼叫支援的時候,可以更容易把魔眼送達位置。

就算魔眼移動速度沒那麼快,可是有了星空觸手之後,對地攻擊還是多了選擇。

星空觸手的攻擊力不如龍槍,但是能橫跨上萬裡投送攻擊。真需要火力支援的時候,也不至於說頭頂沒有星圖,就沒辦法了。

新的星圖,還有個大的進步,因為武器投送速度變快,戰鬥高度都提升了。

北斗魔眼的戰鬥高度,都有著六萬裡,休眠高度六到十二萬裡。

這樣一來,想要攻擊星圖,就得前往深空。

這麼遠的距離,會讓飛行類生物絕望,幾乎沒辦法追逐到星圖。而星圖利用引力加速定位,是比銀河宇宙武器還要強大的東西。

當然,這樣的高度,缺陷也是明顯的,就是投送物資麻煩。

從地面向上運轉物資,耗費的時間太長。

龍槍到達地面容易,從地面向上飛行,荊棘王冠自己也沒什麼好辦法。所以荊棘王冠製造出大型生化飛船,飛船材質,整個都是生物屬性,上去之後,就會被魔眼吞噬,不用返航了。

補給成本直線上升,幸虧消耗變小,魔眼也可以透過相互吞噬,獲得補充。

灰燼大陸上的那些怪物,就成為荊棘王冠最喜歡的生化物資,儲存的能量高,材質適合魔眼吞噬。

所以銀河星圖,還算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只是楚城不需要那麼多了。

荊棘星圖,會均勻佈置在戰區,保證最快時間到達,或者集團大軍突進的時候,會有荊棘星圖隨行。而平時的話,每個地面軍團,都會有一張北斗星圖跟隨前進,保證隨時能支援地面。

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地面部隊擺脫重武器的依賴。

雖然說星圖武器,補給困難,可也不至於真的捨不得用。北斗星圖有二十六萬兩千四百四十顆衛星級別魔眼,每顆魔眼上依然是一百八十根龍槍,哪怕不獲得補給,也有四千多萬根龍槍,隨時攻擊地面。

北斗星圖的位置較低,哪怕神性生物光腦的計算能力弱了一些,也能進行精確打擊。

要知道一個最小的作戰叢集,就是三百六十九顆魔眼,其中六顆行星級別的暗星魔眼負責計算,其餘三百六十三顆魔眼負責打擊。這就有六萬多根龍槍,說實話,已經足夠對一個軍團進行洗地式的打擊了。

也就是說一張北斗星圖,實際上是能跟隨一個軍團長期作戰的,哪怕不帶重火力,一個戰鬥軍團,也能靠著北斗星圖進行攻堅。

只不過地面的重火力價格便宜,發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