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浮躁的京城(第2/3頁)
章節報錯
“還沒查出來。”易雲把他們掌握的證據和分析說了一遍。
周煄聽後也沒什麼高見,他現在腦子一團漿糊,只有灼熱的呼吸提醒著他自己是清醒的。
“難道沒人宣佈為此事負責?”周煄玩笑道。總有神經病以“幹大事”作為揚名的手段,小偷到皇宮重臣宅邸盜寶,做殺人生意的民間組織找他這個朝野備受關注的純郡王揚名也是有可能的,這些都是“恐怖組織”。
“誰?你有懷疑的人嗎?”易雲緊張道。
“沒有,亂說的。”周煄不好意思笑了,易雲這麼緊張,他卻在說笑話。周煄握緊易雲的手道:“沒關係,別把自己逼得太緊,從小到大那麼多刺殺,查不出來的佔多數。”
易雲苦笑一聲,真是遭多大罪,享多大福,別人只羨慕周煄年紀輕輕身居高位,不知道他每天在書房待到多晚,不知道他承受多大的壓力,不知道他遭遇過多少次生死瞬間。易雲恨自己沒本事,不能幫忙。
說話間藥已經煎好了,春妮送上藥碗,周煄試試溫度,接過一口乾了,再用溫水漱口,他喝藥從來豪放,一勺一勺等人喂,早就苦死了。
“好了,養病就要放輕鬆,藥理我不懂,但讓病人輕鬆愉悅我還是知道的。你別擔心,外面有我呢。”說這話易雲有些心虛,到現在連個懷疑物件都沒有,談什麼放心。
“好,一切就拜託夫人了。”周煄調笑道,慢慢縮回被窩,在藥力下很快就睡著了。
給陛下的奏摺八百里加急送進京,純郡王遇刺的訊息在朝中激起陣陣波瀾。
太子殿下年幼,又屢屢生病,現在連第二備選的繼承人都遭遇生死威脅,朝臣的心都浮動起來了。忠君愛國的自然是擔心帝國後繼無人,心思不定的正在心裡扒拉著僅剩的皇子。
如果不能父死子繼,那麼兄終弟及也是可以的嘛~
十二皇子在諸王叛亂之夜重傷,上皇死多了兒子對他也十分在意,令太醫天才地寶的養著,可惜依舊人爭不過天,還是去了。現在上皇剩下的兒子只要兩個——十九皇子和二十一皇子,皇孫還有一百多個,但父輩有謀逆罪名的不能算,剩下只有幾十個有資格的。在出去資質愚鈍的、出身卑微的、性情暴虐的能入眼的就那麼幾個。
帝都的大人們突然發現,皇孫中除了周煄還是有許多人才的,多少人多做著周公、霍光的美夢,相親市場突然繁榮起來,與皇孫聯姻、與皇孫母家聯姻成為新時尚。京城中也飄散著這位皇孫純孝仁善、那位皇孫禮賢下士的流言,彷彿一瞬間被周煄壓制著的皇孫們都爆發出了炫目的光彩。
有人分析的對,純郡王再受陛下看重,可終究是藩王,遠離帝都,遠了就是遠了。都是侄兒,難道皇孫殿下不能盡孝嗎?多進宮向上皇、陛下問安,太子年幼,陛下難享兒孫繞膝之樂,正是身處帝都的好處啊。
一時之間請旨進宮的王妃命婦不計其數,多少皇孫爭著搶著在上皇和皇帝面前盡孝,還有獨闢蹊徑想要認皇后為義母,承歡膝下的。皇后恨死這些人了,又一次被氣病了。京城之中流言紛紛,上皇閉宮,皇帝皇后氣得不再批准請安。
“他們這是咒寶兒去死啊!”皇后還在臥床養病,氣得又砸了幾個茶盞。
“娘娘,娘娘,放寬心,放寬心。那些個鬼蜮小人,只要您和太子殿下穩穩當當站著,他們就只能眼巴巴幹看著,您才是正統呢!”嬤嬤趕緊勸慰,皇后的病一是高齡產子後遺症,二是思慮過重的心病,御醫交待過無數次要靜心,心平氣和才養身。皇后每一次生氣,都是在消耗自己的性命啊。
“本以為周煄是威脅,沒想到個個都不讓本宮省心,都想害本宮的寶兒!”皇后氣得直哭。
“娘娘,娘娘,這話不能說。純郡王剛剛遇刺,您說這話讓有心人聽了去,在陛下面前挑撥,還以為是您做的呢。”嬤嬤嚇得面如土色,生病的人就是脾氣古怪,嬤嬤以為自己已經千錘百煉了,沒想到還是經不住皇后嚇啊。
“哼!陛下,陛下早就忘了我和他才是夫妻一體,心都偏在外人身上,哪兒還記得我和寶兒才是他的妻兒。”皇后氣沖沖的說完,眼淚又忍不住掉下來。當初在地東宮的時候他們夫妻多親密,就算沒有孩子,也是如膠似漆。如今有了孩子,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寶座,怎麼就突然變成了這樣?至親至疏夫妻,古人誠不欺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娘娘,陛下心裡有您的。”嬤嬤坐在床頭輕撫皇后的後背,讓她消氣。
皇后苦笑一聲,不再辯駁,彷彿已經認命一般。
皇帝自小長在這做宮城,皇后宮中也有他的人手。皇帝看到暗衛傳過來的訊息,苦笑一聲,心中無奈。仰頭看著大明宮高高的壁頂,孤寂如潮水一般,一浪高過一浪,把他淹沒。
“咳咳,咳咳……”皇帝又咳起來了,尹內趕緊手忙腳亂的把酒壺端過來。皇帝等不及倒入酒杯,接過酒壺直接往嘴裡倒,喝得急了又引起陣陣咳嗽。
“陛下,陛下。”尹內著急的用袖子給皇帝扇風,又輕撫他的胸口給他順氣。
過了好半響皇帝才喘過氣來,順手把鍍銀的小錫壺摔在地上,苦笑道:“尹內,你說朕還有多少日子?”
“陛下!您是真龍天子,自然萬歲萬福……”
“若真有萬歲,也不可能是龍椅上的天子。”皇帝輕拍龍椅扶手,苦笑道:“彭祖壽八百,東海有仙山,朕是沒福氣等到萬歲了,別說萬歲,能過百歲就是人瑞,父皇得天獨厚,古稀之年已是我朝最了不起的福氣。朕……朕這身子……”
皇帝少年時耽於美色,青年時與上皇有嫌隙,十分放縱,後來醒悟過來,糟蹋過的身體也不能恢復原狀。那鍍銀小錫壺裡裝是蘇合香酒,專治心疾的。皇帝不敢讓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況且吃藥也控制不住心疾,就讓太醫調製了蘇合香酒,作為日常保養。怪不得現在朝中興起了好酒的風氣,不就是因為大臣們偶爾會聞到皇帝身上的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