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啊——”抽氣聲響起,周煄現在移動渾身都疼。

“太醫說內傷嚴重,要慢慢調養;但外面這些淤青撞上很快能好,有些疼,但堅持一下很快能好。”易雲強調“會好”。

“好。”周煄想這個運動過渡痠痛是一個道理,自己一輩子的運動量都在昨晚消耗乾淨了,身體能不抗議嗎?

“和我說說外面的情況吧。”

“太醫交待你不能思慮過多,要多休息。”易雲不贊成道,現在沒有他插手的餘地,何必去淌這渾水。

“心裡記掛著反而睡不著,沒關係,說吧。”周煄輕聲道,不管能不能插手,訊息總是不能滯後的。

“昨晚死傷很重,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十三皇子當場斃命,十二皇子重傷,太醫說只能‘不好’,十四皇子、十九皇子和二十一皇子驚嚇過渡,已被送回府邸。”事實上解毒清醒過來的三位倖存皇子早被嚇破了膽,一直嚷嚷著要回府,看到這硃紅的宮牆直打哆嗦,太可怕了!

一場叛亂,讓太上皇二十多個兒子頃刻之間只剩下六個還活著,其中恭郡王不知又沒有機會活命,十二皇子不知能不能爭過閻王。

“五……恭郡王被押在天牢。”易雲補充道。

“他沒有自盡嗎?”周煄問道。這個時候如果自盡,反而是留的尊嚴了,死了這麼多兒子,太上皇難道不傷心,皇帝難道能不顧及影響,他死了,反倒能保妻兒平安。

“還沒得到訊息。”易雲嘆息,她比身在局中的周煄看的更清楚,恭郡王這種眼裡只有自己的人,如何肯為別人犧牲。

“後宮如何?”周煄再問,這次叛亂若沒後掌權四大妃嬪出力,絕對不可能變成這樣。

“賢妃、珍妃、德妃、楚嬪自戕。”這四位主動參與到這場政變中來,出力不小,兒子又都死了,孃家估計也保不住,她們沒有活著的理由。“其他妃嬪都被關押,謝嬪在大明宮外哭訴,被降為貴人。”

“小節,無妨。”周煄不在意道,怪不得謝嬪生了兩個兒子還依舊是個嬪,也就太上皇后宮傾軋不多才讓謝嬪這樣沒腦子的都平安養大了十二、十四兩位皇子。

“舒妃那邊我沒有託人關照。”易雲解釋道。

“一切皆由兩位陛下做主,不是我們能插手的,等結果出來,該收屍該關照,再說吧。”謀逆這樣的大罪,也就周煄立了大功能夠置身事外,不然都被恭郡王拖下水了,王府那些同父異母的星弟估計還戰戰兢兢等著聖裁吧。說來說去都是一家人,可叛亂的時候,可沒顧忌血脈親情。

養傷的日子百無聊奈,周煄過上了吃吃吃睡睡睡的奢侈日子,易雲和她的護衛特旨在宮中照顧他,太上皇和皇帝一天三頓的賞東西,金銀珠寶流水一般送到周煄的院子,程木在宮外傳來訊息,純郡王府的大門都快被擠破了。

宮中現已恢復了表面平靜,宮人也敢小聲交流一兩句了,可這暗地風浪可一天比一天更洶湧。

皇帝執意不肯在登基大典之前定下罪名,因為登基是要大赦的,皇帝恨不能把那些謀反的挫骨揚灰,怎麼願意他們有翻身逃脫的機會。

“十惡不赦,謀逆其一,還有許多人只是裹挾其中,已經死了那麼多人,還是緩緩吧。你登基在即,也不吉利。”太上皇肉眼可見的蒼老,一下子死了那麼多妃嬪兒子,那些可都是朝夕相處的枕邊人,血脈相連的親兒子。還有那些陪伴他多年的老臣,既是臣屬,也是兒女親家,如何能眼看著他們晚節不保,悲涼死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皇帝毫無感觸,他只記得太子妃和兒子險些遇難,那些人在正陽宮政變的同時,還派人圍攻東宮,多虧將士用命,連有力氣的太監宮娥都抽刀上陣,這才保住了太子妃母子性命。

“兒知道,就是咽不下這口氣。這些人,拼命的時候看不見,專營倒是一把好手,現在就打定主意要求恩赦了。兒不願然跟他們參加登基大典!”太子恨道,那些不幸站錯隊,或者和幾位謀逆皇子有親戚關係的人,上躥下跳的到處打聽恩赦的訊息,各種送禮拉關係,皇帝早就想一把恁死他們了。

太上皇看著皇帝裹著白布的手背,心裡嘆息,這是當時飛濺的瓷片劃傷的左手,帶傷參加登基大典,豈不更不吉。罷了,到底他才是皇帝!太上皇心裡有了主意,面上做疲憊無奈狀:“你定吧,朕先回太極殿,你也好身歇息。”

太極殿是原先靠近外廷的一所宮殿,專門用來盛放典籍的,後來太上皇看官員學子來宮中借閱書籍不便,就把那些典籍移到了翰林院,這所宮殿就空了下來。之前太上皇讓修繕的時候大家還紛紛猜測,修的這麼美輪美奐是做什麼,沒想到太上皇從新題了“太極”的宮名,做了自己退位後的居所。

皇帝看著老態龍鍾的太上皇心裡也難受,憑心而論,太上皇對他的確是個合格的父親,對其他皇子就是後爹,怪不得那些皇子如此憤恨不平。可皇帝不能因為太上皇難受,就寬恕那些罪人,不僅是給自己出氣的問題,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張。

皇帝不忍太上皇難受,對尹內道:“去瞧瞧純郡王,若是方便,請他多陪陪上皇。”

“是。”尹內答道。他身子不好,那晚宮變的時候直接躺倒在地動彈不得,和老前輩魏忠比起來就差勁很多了,治下的小太監還出了叛徒釘子,更顯得他能力不足。好在之後的清理中他能幹勤勉,才用忠心換回了重用。尹內現在對純郡王是一千個敬佩,一萬個恭順,若沒有他,太子倒了,他們這些奴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寬慰太上皇不是容易的事情,事實就在那裡擺著,不是周煄幾個笑話、幾句貧嘴就能消磨了,太上皇當場笑著,過後依舊悶悶不樂。可皇帝終究沒有改變他的想法,在登基之前沒有處置這些人,等著大赦契機的大臣都絕望了。

皇帝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朝堂上有許多位置都空著,皇帝寧願看著這缺缺丫丫的陣容,也不願便宜那些作亂的老臣,有拜見新君的機會。

歷朝歷代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都是大赦,如今皇帝登基的一件事卻是殺人。厚厚的名單中,皇子謀反的,那一支全部被貶為庶人,恭郡王這一脈除外。皇子外家抄家流放,裹挾其中的大臣罷官,失職的禁軍革職,從頭到尾死的只是罪魁禍首而已。

得到厚厚處置名單的太上皇鬆了口氣,兒子還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從輕發落了。

處理好了外面的事情,現在皇帝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後宮的處置,二是枉死皇子襲爵事宜。

又有新一波訪客往周煄這裡湧,周煄哪裡肯為不相關的人費嘴皮子,他現在正準備去天牢看恭郡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