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黎明前黑暗(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沒帶聖旨或者規制車架去?”周煄皺眉,他在路上沒看見郡王妃規制的馬車儀仗,還以為是易雲利落慣了不喜歡繁文縟節。若是接王妃進京,這些東西是必須亮明的。周煄皺著眉頭恍然大悟,怪不得皇帝如此痛快呢,估計是想著周煄能堅持下來就娶易雲做王妃、堅持不下來就是側妃,若是有了意外就是暴斃。周煄抱歉道:“委屈你了。”
“沒事兒,你我夫妻一體,不必說這些。陛下不了解我自然如此,換我以後兒女找個家世卑微的,我也要做兩手準備呢。”易雲這心啊,比碗口還粗,絲毫沒有鬱悶抑鬱,大方極了。
“你可想的真遠啊,還兒女呢。”
“怎麼?你不想與我生兒育女?”易雲挑眉。
做夢都想!可是不覺得搶了我的臺詞嗎?姑娘,你大方得讓我只能扮演羞澀扭捏的角色啦!周煄在心裡吐槽。
“只是生兒育女怎麼夠,還要子孫滿堂,白頭到老呢。”周煄努力不讓自己落了下風,比說情話誰怕誰。
“這是自然。”易雲點頭同意。
周煄終於敗退,另起一話題道:“易家沒有人來送嫁嗎?”
易雲努嘴道:“外面那公公沒讓,我也不堅持,等我來探清楚怎麼回事再讓他們來吧。”
易雲的想法是能當上王妃最好,若是周煄堅持不住,她絕不屈居側妃之流,皇帝若想來硬的,她直接打馬往北邊跑,進了西蠻的地盤,她在那裡有生意,有商隊,怕什麼。母親已經改嫁,易家與她的恩情已經報答,她無所畏懼。所幸周煄沒有讓自己失望,易雲含笑看了周煄一笑,心中安慰,幸好!
周煄也反應過來皇帝還有多種準備,心裡有些不得勁,道:“你我婚禮恐怕得押後了,退位大典、登基大典、封后大典,禮部要準備的大禮太多了,且忙不到你我名下。到時候太子關於易家的處置多半也就出來了,再決定誰來送嫁。”
可別忘了易家是戴罪之身,易北又死得不明不白,很多人猜測易北是不是皇家鳩殺的。易雲當上郡王妃的訊息一出,易氏族人都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這不是易雲一個人的喜事,這是皇帝對易家並沒有株連怪罪的意思,相信日後舉行婚禮的時候,族人的添妝不會少。
“都聽你的,不急。”易雲點頭。
“當時走的匆忙,沒來得及告訴你易北是易夫人毒殺的,陛下和太子也知道了,易家的處境不好說。”周煄嘆息一聲,詳細解釋了易夫人毒殺易北的事情,以及自己在從中扮演的角色,嘆道:“我並不奢望妻族是怎樣的龐然大物,我娶的是令我心儀的你。”
易雲挑眉,這說情話的水準真高啊,明明是不想要一個拖後腿的親家,易雲點頭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切聽憑陛下處置,你不要礙於情面為易家求情。”
“謝謝。”周煄含笑道。
易雲心裡泛起一陣甜蜜,她不需要虛言安慰,這一句謝謝比什麼都強。她是獨立的,與周煄是平等的,周煄知道她知道,他們都默契在心,嘴上不說心裡也明白對方的情義。
說話間就到了官邸,這聖旨一出,禮部就連夜準備了一座三進的官邸,坐落在東城區,周圍全是高官顯貴,和王府什麼的是不能比,但讓王妃一行入住還是頗為體面的。
周煄送易雲進去,帶她參觀了房屋,又叮囑了半天,最後易雲聽不得他囉嗦,把他趕走才算。
周煄出了官邸,笑道:“這人憋狠了,就成話嘮啦。”
青竹抽了抽嘴角,憋狠了的,不止是嘴巴哦~
易雲入京,周煄放心下來,開始全身心投入政權交替中,周煄也是這場大戲的重要配角,不能整天待在府裡,期待政局平穩過渡。接連好幾天他都住在宮裡,忙的腳不沾地,之前還想著易雲來了有機會風花雪月,現在看來能有時間吃飯睡覺都是奢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宮中周煄一直不辭辛勞的穿著他的特殊裝備,吃東西喝茶更是注意到了極點,太子發現了一問,周煄毫無隱瞞道:“九十九步都走了,最後一步可不能哆嗦,都說黎明前最黑暗,二伯也要當心啊。”
“放心,二伯省的。”太子接受周煄的好意,這些天東宮也是嚴密監控,尤其是孩子身邊,決不能出一絲半點紕漏,京中的軍隊都已經掌握在他手上,太子每每想起,都要感謝父皇的慷慨大方,雖然讓他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子,中途險些堅持不下來,可一旦放權就乾脆利落,絕不干涉,讓他掌控全域性也不那麼費勁。
周煄不放心,拜訪了一切能拜訪的人,代表皇族做出安撫。正牌大舅在兵部是實權人物,周煄拜託他穩定局勢;慧德大長公主一直是傳說中的人物,可能是誤打誤撞解開徐子旭心結的緣故,周煄居然得了她的親眼,承蒙召見。慧德大長公主在皇族宗親中素有威望,著讓一直對周煄與恭郡王關係有微詞的宗室平復許多。
周煄一直提心吊膽的等著,等過了皇族家宴,等過了祭天,等到退位大典全部結束,一切都順順利利的,周煄那一顆憂國憂民的老心終於落地了。先前他生怕宴會上舞姬突然衝出來刺殺,倒酒的小太監有可能是刺客,祭天的路上會不會有伏兵,自己嚇自己,好在終於塵埃落定了。
“如今可把心放回肚子裡吧。”太子調笑道。如今已不能稱太子了,該稱陛下才是,還缺一個登基大典,但太子現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皇帝了,再古板嚴格的老臣也要稱一聲嗣皇帝。
退位大典之後就是夜宴,這是太上皇第一次舉辦的宴會,皇族宗親勳貴大臣齊聚一堂,恭賀大喜。歷朝歷代這樣沒有刀兵煙火之氣的禪讓退位是絕無僅有的,我朝開了先例,絕對是堯舜遺風、品德典範,無論怎麼吹噓讚美都不能表達太上皇的賢德、陛下的聖明。
宴會在正陽宮舉行,這是太上皇日後的居所,正殿、偏殿共計三間大殿擠得滿滿當當,都是來見證這注定青史留名的時刻。
塵埃落定之後,這些老臣也可以肆無忌憚的表達對太上皇的親近了,一個個輪番給太上皇敬酒。皇帝這邊也有不少人排著隊,與東宮親近的自覺有了從龍之功,臉上的笑容更深三分;和東宮和平相處的這時候也要來刷臉,爭取讓皇帝對自己印象深刻。
宗室裡老宗正也是老懷欣慰,皇族終於能和平過渡皇位了,不用像往常一樣刀光劍影的,這讓皇族眾人也進一步意識到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好處,平穩啊,現在皇朝要的就是平順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