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去,但是觀瀾的儒生們得去。

因為會試和解試不同,解試觀瀾的儒生還可以裝一把,無甚關心地去飲酒做樂,絲豪不擔心落榜。

可是會試,就沒有那麼淡定了。因為今年的大比有一項不小的改動,殿試不黜落。

也就是說,登了會試榜,就等於得了進士第。殿試只排名次,區分三甲,卻不黜落一名舉子。

所以,觀瀾儒生再怎麼牛也要去看榜,這一榜就決定了誰中誰不中了。

更何況,還有一個萬眾矚目,儒生們欲拒還迎的保留節目——榜下捉婿。

每到會試放榜之時,開封各個名門大戶,只要家中有待嫁小娘在閣,必是全員出動,把放榜的貢院門前堵個水洩不通。

只要有仕子得中,也別管你是六七十歲的老儒生,還是有妻有子的“孩兒他爹”,看著順眼先抓回去再說。

歲數大的得看名次,要是賜進士第以上的牛人,年齡就不是問題了。

有媳婦有娃的也好說,能休就休,子女我們養。

沒辦法,在這個士大夫最美好的時代,何謂一步登天?這就是一步登天,中進士就是一步登天!

此時,各家的僕從男丁,一個個眼睛都冒綠光地盯著場中的每一個仕子,不定一會兒就把哪個扛回去了。

更有甚著,手裡還攥著麻繩,大有榜文一出,上去就綁的架勢。

看得一眾儒生心裡都瘮的慌,這真的像傳聞的那般是好事兒?怎麼看著倒像綠林綁票?

……

終於,貢院中門大開,禮官官員擎著一紙榜文出來了。

儒生們登時不自覺地開始往前擠,想看清新鮮出爐的會榜之上,到底有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各家搶人的男丁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準備行動。

“中了!!晚生中了!!”

終於有人看了榜單,興奮地叫出了聲兒!

“上!”一聲令下,三四家子人,十幾個大漢組成的隊伍朝著高叫的那個儒生就沖了過去,幾家圍搶,恨不得把人分成幾瓣兒。

……

“中了!!”

……

“我也中了!!”

……

“就吾,必會得中了!”

不多時,興奮大叫的人越來越多,各家搶人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

“那邊!”

有一皂衣僕從指著一個方向就嚷開了,立時有同家的僕役男丁被其喊聲吸引。

“屬那邊喊中的人多!”

“上!”一夥人耗不猶豫地就沖了過去。

聽著是不少,總能搶到一個吧?

這時,不光他們這夥人發現,有不少豪門捉婿的也發現了這個情況,立時間,招呼叫人之聲不絕於耳。

眨眼間就聚攏了百多號人,向“那邊”靠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