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駕崩已足月餘,今日事逢五七,百官入臨祭奠。

藉此時機,新皇趙曙昭告下天:在三館之外,再設一宏林院,改觀瀾書院為觀瀾閣,領宏林院務。

……

對此多數高層官員是知道的,至於少數不知情的朝官開始還有疑惑,怎麼無緣無故另設什麼館閣?

可是,等知道這個觀瀾閣是幹什麼的,大夥兒都樂了。

其職能乃揀選蔭補、賦閑之屬官入閣進學,為期一年,擇優錄用,以效天朝。

好事兒啊,這絕對是那些蔭補官員的福音。說白了,就是鍍金唄。

而且,看看觀瀾閣的陣容,別說蔭補的了,正經八百的三甲進士都有沖動進觀瀾閣去洗白白。

首選,觀瀾閣院長是當今官家。且旨意中說的清楚,自此之後,觀瀾閣院長之職皆由天子兼任。

然後,昭文館大學士、同平章事、參知政事兼任副院長之任。

教諭,則是當代名儒、告老卸任之相公專職。

這等陣容,代表著只要進了觀瀾閣,那就是正經的天子門生,名臣馭下。

不說能學多少東西,單單這份親近,就足夠讓人眼紅了。

至於在觀瀾閣下設武學院的事情,雖然也有人提出質疑,但總體上還算順利。

……

質疑的,當然就是一些老學究,覺得把武人之學放在觀瀾閣這種文官為主的地方有傷大體。

可是,這樣的人終究不多,絕大多數文官還是明白是怎麼回事兒的。

……

說白了,把武學院放在觀瀾,放在文人的眼皮低下,那才是最穩妥的決定呢!!

為什麼瞧不起武人?不就是怕他們不受控制,給文人天下添麻煩嗎?

在眼皮子底下盯死了,這是最讓人放心的方法了。

而將門……

將門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招釜底抽薪,各家現在想的是,怎麼在這二取其一的選拔之中多讓自家將校多拿多佔,畢竟武學院的院長也是當今官家。

雖然副院長的陣容沒有觀瀾閣那麼豪華,不過也有狄青這個樞密使掛職,獨臂閻王曹滿江也兼了兵部侍郎,規格也不低,是個鍍金的好去處。

……

呵呵,唐奕暗自發笑,你們就搶去吧,特麼誰搶的多,誰死的快!!

……

……

官制和軍制兩改的第一步走的可謂是悄無聲息,正如當年唐奕所說,溫和改革,不鬥爭。

不過,他沒想到,觀瀾這麼一改,卻造就了一個“紅人”——曹滿江。

要問大宋現在誰的人緣最好,誰最受人追捧,不是唐奕,也不是同平章事範仲淹,更不是昭文館大學士賈子明,而是……

曹滿江。

觀瀾改制的訊息一出,老曹立馬搖身一變,從四品的賦閑散將變成了二品要員,兼著兵部的職,領著武學院的奉。

門坎差點沒讓人踏平了!!

武學院副院長啊,以後武學院進來的將校都是他的門生,而且……

將門想多吃多佔,第一個要打通的關節可不就是曹滿江嗎?

他就一句話,要誰不要誰,比唐瘋子還管用。

而文官呢,對老曹也很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