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舅有點,有點幸災樂禍。

沒想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唐子浩,卻是攥著的權越大,越放不開手腳了,越不像他了。

“原來是這麼回事兒啊!”

砸吧著嘴,“這可有意思了,你能躲到什麼時候?”

唐奕無語苦笑,“先躲著吧,過了這一段,等局勢一穩,也就不用刻意了。”

……

他在躲什麼?

呵呵,有句俗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昇天!!

原來的癲王雖然權熱滔天,也是個“粗大腿”,但是,畢竟他遠在涯州,而且因為與趙禎的關系極是微妙,所以有的人不方便抱上來,有的人則是抱不著。

但是現在,唐奕輔政理國,說含蓄點天老大,趙曙老二,他老三。說不客氣點,他特麼現在就是老大。

那些該來的、不該來的人情,不用想也知道,快到了。

沒辦法,漢人延續幾千年的文化,看重的就是人情。

你還別覺得是陋習,恰恰相反,這是漢人的智慧,也是我們延續幾千文明的精髓。

論起先進性,別說是十一世紀,就是二十一世紀也不過時。

在後世,號稱“法治健全”的西方,不但抨擊華夏的法制,他們甚至不能理解華夏的社會穩定是怎麼維系的,因為在他們眼裡,我們的體制漏洞百出。

這是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是他們不知道華夏五千年,法家唯物之治只是外皮,內裡卻是儒家的唯心之論。

我們玩的是——潛規則。

當然,這個“潛規則”不是後世好萊塢製片人的紅沙發,亦不是大半夜哪個女星敲開了哪個導演的房門……這要高階得多,智慧得多。

唐奕麻煩纏身的時候,跟他有關系的官員就算應該晉升,大夥兒也自覺的禮讓,這是人情,也是規則,不能給唐奕添麻煩。

當唐奕撥得雲開見月明瞭,那不用想,這些人情都得還。

再比如,一朝臣子,兩方政見。

一方得勢,不管另一方的政見是對是錯,當權者也一定不會徹底打死,而且要偏之幫之,適當扶持。

首相更疊,也一定是一方下去,另一方上來。哪怕上來的人並不是最得力的,但他一定是最合適的。

這是平衡,也是規則。

……

也別覺得這只是政治的規則,事實上,只要細看,潛在的規則貫穿了華夏社會的方方面面。

“禮上往來”是規則。

“陽奉陰違”也是規則。

“藏拙”是規則。

“難得糊塗”更是規則。

這些看似貶義的東西,卻構成了我們華夏完全不同於西方的價值氛圍。

你說它是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