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使也等著遼使發難,正愁沒機會討巧,在宋皇面前留個好印象呢。

可惜,遼使註定讓眾人失望。

不但沒有出來挑刺,而且欣然接受,謝南朝皇帝隆恩。

夏使就更是不明白了,遼朝到底打的什麼主意?真就光棍到想拜一拜英雄?

總覺得哪裡不對,卻又摸不著頭腦,也只能再等兩日,看閱兵之時,又有什麼變故。

……

兩日之後,午時未到,初三大朝上的各國使節可以說一個不少,全部進宮見駕。與大宋皇帝、文武百官一起登上宣德樓。

剛一上樓,眾人一窒。

只見宣德樓外,數十萬開封百姓,除了禦街正中的禦道是皇家專中,不得站人。其餘的地方,皆是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各國使節無不咋舌,他們哪見過這麼大的場面?說句不好聽的,有的小國,全國老幼加在一塊兒,也沒開封城的人口多。

忍不住感嘆,大宋天朝上邦當真非虛。

趙禎暗暗掃視眾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

隨著時間推移,午時中一到,由南燻門向內城延伸,歡呼沸騰的百姓自覺安靜下來。到了最後,宣德樓前肅穆非常,城樓上的各國使節大氣都不敢喘,生怕破壞了這份安靜。

也都知道,大戲開鑼了。

果然。

……

踏!

……

踏踏!

踏踏!

馬蹄擊地,由遠而近,宣德樓上隱約可見一隊騎士踏馬而來。

纓盔對纓盔,馬頭抵馬尾,槍尖並槍尖……

宣德樓上看去:

整整十列,在禦街上一字排開。

那就是十條直線,看得見前騎,望不見後兵。

連騎士手裡的戰槍都是槍尖對齊,怒指蒼天。

縱然不到兩千之數,可是肅殺之氣,有如將士們眼神中的兇狠,帶著血腥氣,讓人生寒。

“!!!”

遼使眼冒金光,呼吸都停了下來,一瞬不瞬地盯著遠遠而來的騎隊,似乎等的就是這一刻。

而夏使也是看的眼睛都直了,卻不忘提醒眾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