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奕驚訝失聲:

“怎麼又是那個胖子?”

而曹佾聞之,卻是一聲訕笑:

“不是那個蠢貨又是誰?也只有他蠢到跑到咱們的頭上來使銅錢。”

趙禎此時也是一臉擔憂,還沒開始就已經出了問題,讓這位大宋官家哪裡還高興的起來?

“如此一來,銀圓之舉豈不是還未出世,就已經……”

唐奕心不在焉地想著別的事,聽趙禎出聲,不得不收拾心思露出一個輕松的表情。

“陛下放心,他們想拋銅止損,屯銀阻止幣,卻是想多了,咱們還有別的辦法治癒錢荒。”

民間大族抵制銀改,反制朝廷換幣,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說銀中加鉻鐵使得仿冒沒了可能,以次幣充良幣的手段失去了意義,單是銅與銀的屯儲利潤就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越是貴重的金屬,價格就越趨於穩定,可操縱的利益空間就小。

拿銅和銀來說,富戶大族把官方發行的銅錢屯積起來,市面上銅越少,價就越高,他們手裡的錢也就越值錢。

這是第一層利潤。

而收到手裡的銅,不顧律法私熔私鑄成銅器,價值又會翻上一到兩倍。

這是第二層利潤。

更出格的,則是把銅錢融掉,加入鉛鐵製成劣錢,那能賺多少,可就全憑良心了。有的地方,州府流通的銅錢次到一掰就碎,好似土石。

這是第三層利潤。

但是,銀就不行了,這種僅次於黃金的貴金屬,價值十分穩定,極難操控。

鑄造銀器還涉及到百姓消費能力的問題,摻雜賤鐵,也只有唐奕有這個本事。

所以,銀代銅,對朝廷而言只要解決鑄幣成本,就絕對比銅錢有益。民間富戶則是正好相反,阻力也是顯而易見的。

“陛下不用擔心,民間拋售銅錢,本身就是在幫咱們嘛。”唐奕開始安慰趙禎。

短期來看這確實是好事,讓流通的錢多起來,這不正是幣改的本意?

“而且,就算銀圓被他們扼住,咱們還有別的辦法。”

“什麼辦法!?”

……

唐奕聞聲,把一物往桌子上一拍,“就憑這個!”

趙禎定睛一看,一張紙!?

“寶抄?”桌上正是一張個別州府發行的寶抄。

“對!”唐奕重重點頭。“正是寶抄!”

開始的時候想弄銀圓,也只是為了一個前期過度,後期輔助。

因為知道金銀本位貨幣的弊端,更知道信用貨幣對資本的掌控能力,所以從一開始,唐奕的眼光就放到了信用貨幣上面。

既然已經讓人知道了,那幹脆也就別折騰了,直接進後期,上紙幣。先從代金屬幣開始,慢慢向終極目標挺進就完了唄。

……

“這……這能行嗎?”

文彥博忍不住把那張“紙”顛在手裡,紙能有多沉?輕若無物,正如唐奕的妙想天開一般,輕若無物!

這個是真金白銀,黃燦燦的銅錢為幣的時代。紙幣……

朝廷也不是沒想過,也不是沒幹過。像蜀地的交子,正是因為缺銅,朝廷又不想把珍貴的銅錢注入川蜀,所以才想出的以紙代幣的權宜之計。

各別州府銅錢奇缺時,也會以寶鈔的形式讓紙錢加入流通。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