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唐奕的真正野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唐奕點點頭,“現在這條運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說,官家會不會把官糧轉運交到咱們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給官家吹個風,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麼就忘了還有官糧運轉這一好處呢?
曹佾定在那發呆,腦袋裡都是亂七八遭的想法……
這小子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
別人以為他要開酒坊,結果他搞了個華聯倉儲;
別人以為華聯才是厚利的大買賣,結果他志在運轉渠道;
別人以為這麼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結果他把幾十萬建起來的渠道送給了官家;
別人以為送虧了,結果他卻打的是官糧的主意!
官糧……
曹佾都不敢細算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為數目太巨!
開封每年要由汴水運轉糧食七百萬石,這其中分了民運糧和官運糧兩種。
民運,自然是供應開封百姓日常用度;官運則是開封‘常平倉’與左右禁軍大營四十萬禁軍的軍糧耗費。總數上來算,民運佔三,官運佔七。
對!七成!
官運糧佔了這六七百萬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萬石的糧食運力。
那官糧運轉算的運費幾何呢?
呵呵……
官糧不算運費,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損來計算的!
一百斤糧運抵京師,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變成了七十斤。也就是說,朝廷從各地徵糧,實際是徵七百多萬石,運到京師只餘五百,兩百多萬石的糧食要耗費在路上。
話說,古代運力就真那麼差?損耗這麼大?
有!即使是走槽運,耗費也是極大。沉個船、發個黴、淋個雨,完全看老天和過路官吏的臉色。這其中有正常損耗,征夫徵船的費用,但最主要的,還是沿路各地方官府的盤剝。
此事,朝廷一直頭疼不已。
一來,‘刮官船’已經是地方惡吏的一大生財之道,下到刀筆小吏,上到州官大員,盤根錯節,屢禁不止。
二來,老趙家向來得過且過,三成路耗,已經比唐時的‘刮一半’強太多了,只要不出巨貪、大亂,皇帝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是,這不代表皇帝不在乎啊!每年光路耗的糧食,就要用去朝廷一兩百萬貫的財政收入,況且,趙禎現在正是錢緊的時候,如果唐奕這條運路能幫朝廷省錢,就連政事堂的相公們也不會反對。
“算過沒有,咱們要是接了官糧運轉的生意,路耗能壓到多少?”
曹佾覺得,如果剔除刮官船的錢,差不多能省下一成的糧。
唐奕卻道:“專船專工,再加上點防護手段,路耗最多五分。”
咯!!曹佾驚得直接打了個響嗝。“五分!那能剩下兩成半?”
掰著手指頭開算,七百萬石……兩成半就特麼是將近兩百萬石啊!
兩百萬石的糧食啊!什麼概念?那可是開封治民一年的糧耗。
“這事兒先別說出去!”唐奕怕他一激動,現在就去找官家。“等時機成熟再做計較。”
呃……
“那什麼時候算時機成熟?”曹佾有點等不及了。
唐奕沒說話,他是在等那場大災過去之後……
才能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