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趙禎想出城溜達一圈,放在別的朝代算事嗎?

真不算。何況回山離開封就三五十裡,一天就能走個來回。

但是,放在大宋……卻是個大事兒。而且,還是他自己說了不算的大事……

老趙家,絕對是華夏歷史上最苦逼的皇族。

趙大開國之初,對誰都仁慈的。雖說廢了武人的武功,那也只是政策需要,算不得殘忍。畢竟大宋開國沒殺過功臣,更沒有狡兔死,走狗烹這一說。

就連前朝遺孤,敗國舊主,也實行的是‘交槍不殺’的政策,給他們富貴。

若放在別的朝代,早就一刀一個,以絕後患了。

但趙大唯對自己和趙家子孫有點殘忍……

單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一點,就徹底把趙家皇帝們卡得死死的。

大宋皇帝不好當,連發一道聖旨都得政事堂的相公批示之後才能生效。

一個不爽就給你打回來,而且你還一點脾氣都不能有。

說到出行這個事兒,趙禎的前任還算有點自由,最起碼真宗搞了個‘天書運動’,還能到泰山溜達一圈。

但是,到仁宗朝卻不行了……

因為,借封禪之名行旅遊之實的把戲,讓他老爹用過了。而且,一出封禪鬧劇也讓文臣們警覺了起來,為了杜絕皇帝出行對百姓造成影響,趙禎剛繼位,大臣就聯名上書,把公款旅遊這個口子堵死了。

趙禎那時候小啊,又是劉太後一手遮天,所以,小皇帝只能認載。

不過,沒關系,還有‘郊遊’……

趙家保持著秋獵的傳統,每年冬月,趙禎還能借著秋獵的機會,出去放放風,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氣。

呵呵,一年放一次風,擱現在,蹲監獄也沒這麼苦逼。

可是,就這麼一點自由,也沒了……

慶歷五年秋,趙禎秋獵乃歸,就有朝臣上表,說他出去打獵踩了楊村百姓的莊家,此非仁君明主所為。

趙禎看過,急忙下詔,免了楊村百姓一年的田稅,只差沒上門道歉了。

就這樣大臣們還不幹,繼續上表,讓趙禎廢黜秋獵,意思是——您還是老老實實在皇城裡待著吧!

趙禎說不過他們,只得準奏。

於是……大宋皇帝一年一次的放風機會也沒了。到現在,趙禎已經兩年多沒出過宮了。

事實上,慶歷五年那次秋獵,是趙禎最後一次出皇城。這位華夏歷史上最仁慈的帝王,從那一年開始徹底被士大夫禁足了,終其一生也沒再越過皇城那道高牆。

每年上元節,站在宮牆上看著‘風華滿京倫’,自己卻要‘靜月守宮寒’……唉,說是與民同樂,其實就是看著別人樂呵。

這回趙禎說想去回山溜達溜達,別說潘豐,就連曹佾也覺得這事難辦。

那群士大夫肯放行才怪!

但是,趙禎一副你看著辦吧的姿態。擺明瞭,你不給我辦事兒,你的事兒,我也不辦!

潘豐沒辦法,只能一咬牙:

“觀瀾書院乃文教盛世,陛下理應到場觀禮。”算是答應了下來。

只是,答應歸答應,這事怎麼辦呢?一出皇城,潘豐就追上曹佾。

“賢弟助我……”

曹佾揶揄道:“老哥心機之深,弟可是拍馬莫及,哪裡用我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