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千古迷案(第2/2頁)
章節報錯
的確不是《木蘭詞》的詞,更不是唱出來的,而是誦嘆朗誦。
而且,隨著琴調變幻,冷香奴的聲音也是時高時低。
頭一句“暱暱兒女語……”宛若呢喃,可是下一句“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沙場。”立馬隨著琴聲變的激蕩昂然。雖是女兒身,誦出的聲調,卻如金戈鐵馬一般在廳中激蕩。
“嘶!!!!”
王韶最先從那變幻莫測、空靈繞梁的詩中回過神來,倒吸一口涼氣,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這,這是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沒錯,正是此詩!”章惇細聽半晌,也是篤定出聲。
曾鞏則是像是丟了魂一般,喃喃自語:
“悠悠三百載啊……想不到,昌黎先生的《聽穎師彈琴》可再聞於世!!”
“平生可慰,平生可慰啊!!”
……
而唐奕也是震驚莫名,《聽穎師彈琴》……
居然是《聽穎師彈琴》!
蕭譽這時急不奈地一把拉住蕭巧哥,“是這個調子嗎?”
蕭巧哥不語,凝眉細聽。
“應該沒錯吧,句與曲相合,聲與調為伴,分毫不差!”
唐奕聽了蕭巧哥的評價,終於緩緩回頭,第一次正視堂中那位紅衣女子。
此女,天人也!
……
那麼,為何冷香奴一曲樂配誦,就讓連唐奕在內的所有人幾近失態呢?
按說,冷香奴現在只是配以朗誦,相當於後世的“詩朗誦”,形式上來說,還不如帶有唱腔的宋詞,哪怕唐之樂府來的有難度。
那大家為什麼都一臉見了鬼似的呢?
無他!
因為冷香奴現在展示的不單是曲誦相合,而是幾百年來,文人騷客一直在尋找的一個答案。
……
《聽穎師彈琴》是昌黎先生韓愈的一首詩作,這首詩在韓愈傳世的作品之中並不算是最出名的,但絕對稱得上是最特殊的。
因為這首詩寫的不是一物、一景、一情懷,而是聽了穎師彈奏一曲之後的觀感。
詩歌載文,卻難言物,一首寫韻律的詩就更為難得。而能和曲子合唱而分毫不差的,千年之中,只此一詩。
李白鬥酒詩百篇,昌黎先生卻是聞樂而感、聽曲而泣、詠嘆成詩,此為古之佳話。
整詩與曲相得益彰,傳說當年,穎師撫琴而坐,韓愈高誦與合。全詩從演奏的開始起筆,到琴聲的終止完篇,天人合一,不差分毫。何等氣貫長空?讓人浮想連篇。
那麼,問題來了。
《聽穎師彈琴》之中,穎師彈的是哪一首曲子呢?
年代久遠,早已是無從考證。
幾百年來,文人墨客為了一溫昌黎先生之雅興,把唐時樂府曲目反複試了個遍,卻也沒找到和這首詩合得上的。
昌黎先生的那種聞聲起筆,樂落而畢的風流雅緻,也再無人可以複制。
《聽穎師彈琴》也就成了一個千古迷案,大家只當穎師所奏之曲已經失傳,是為憾事。
可誰又能想到,困擾了世人近三百年的千古迷題,竟在這汴水之畔的青樓花館之中,被一個歌伎解開了……
眾人焉能不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