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軍制之弊(第2/2頁)
章節報錯
宋開國之時,不滿20萬;太祖末年,已增至37萬;太宗末年,增至66萬;真宗末年,增至91萬。
仁宗時,西夏兵起,增至125萬。後雖稍減,仍有116萬。
歐陽修說:“天下之財,近自淮甸,遠至吳、楚,莫不盡取以歸京師。安然無事,而賦斂之重,至於不可複加。”
養兵如此多,即使能戰,也存在危機,何況並不能戰,對遼對夏,都是隱忍受辱。
好吧,說遠了,只說對鹽改的影響。
上面已經說了,大宋番戍和後世正好相反。
後世華夏也有輪轉番戍,但是,後世輪轉的是將領。也就是說,幾大軍區司令,包括基層軍官升遷調職,動的是官,而不是兵。
但大宋正好反過來,動的是兵,而不是將。
三年番代,士兵剛熟悉地方戍衛,就被調走了,勞身勞財不說,也確實不利於防衛。
而如此一來,如果推進鹽改,將門要打好招呼的就不是某一個節點的將領,而是幾乎要和整個西北的將官達成一致。
再者說,西軍幾代嚴整,軍力強盛不假,但這也是有代價的。
“大郎也知道,咱們幾家將門的立足根本是什麼,沒有好處,誰跟著你幹啊?”
潘豐道出其中真意:“將門之所以叫將門,那是因為咱大宋軍官升遷實行的是舉薦制。我潘家舉兵為將,自然就是我潘家這一系的人。這是將門建立的基礎。”
大宋開國,幾大名將一代一代這麼舉薦下來,就跟入黨似的,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派別。
“但是,舉將是基礎,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才是把大夥兒綁在一塊兒的定軍石!”
“西軍本來就沒空餉、假餉這些門道,要是再把鹽道的油水斷了,那誰還跟著咱們幹了!”
“沒人跟著你,那還叫什麼將門?”
“……”
唐奕無聲一嘆,這也是他至今未動軍改的重要原因。
按理說,作為一個後世之人,又對歷史有著相當的興趣,唐奕怎麼會不知道,大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軍制。
改了軍制,就算唐奕別的什麼都不幹,大宋的日子也比現在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可是,為什麼他在朝堂和經濟上,甚至是文化上,都準備動手腳,唯獨不碰軍隊呢?就算碰,也只在一個閻王營搞點小試點,不敢有任何的大動作?
就是因為,他與將門混得越熟,對大宋軍制瞭解得也就越深,就越不敢動了。
弄不好,就得出亂子,而且是大亂子!
“我也沒說斷了西軍將士的財路。”唐奕解釋道。“都不是外人,我就跟你們交個底吧,軍制早晚要動。”
“就算我不想動,陛下也早就受不了如此龐大的軍費了。”
幾人一怔,“怎麼動?”
“現在說這些還早!”
“只說鹽改這個事兒,這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定要做。至於西北軍中的油水……”
唐奕沉吟了一下,“和下面說,鹽路不斷也得斷,這是國之大事,誰攔路,誰死!”
“但我也不會虧待了將士們,我另給大家找一條生財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