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時一半,就說明,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而火耗和燃料的進一步節省,就意味著大宋能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鋼。

在冷兵器時代,鋼鐵不但是百姓生活必需品,還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狄青在唐奕身邊小聲問道:“這是熟鐵,還是鑄鐵?”

唐奕得意一笑,“出爐就是相當於三十六鍛精鐵的水平,加以鍛造,什麼百煉精鐵,都是浮雲!”

狄青不信,“真的假的?直接就出精鋼?”

“當然是真的!”

這個時代的鋼,其實都屬於炭鋼。只不過因含碳量高低不同,鋼鐵的效能也不同罷了。

唐奕腦子裡有很好的碳鋼配比,直接出鋼還真不是難事兒。

而且,不但能直接出鋼,他還知道,錳鋼等等合金鋼的配方。想超越現有的百煉鋼,不要太簡單啊!

眼珠子一轉,“過幾天得空,看我給你打兩件兵器,絕對天下無敵。”

狄青眼前一亮,“那就先謝過大郎了!”

唐奕想到了‘大馬仕革鋼’,要是能去印度抓兩個鐵匠回來……

那種傳說中的煉鋼手法,是不是就不至於失傳了?

……

這邊聊著,那邊鋼水冷卻。工匠試過鋼錠的成色,果然如唐奕所說,出爐就相當於原本三十六鍛精鐵的強度。

趙禎高興壞了。

先不說經濟效應,只是如此簡單高效的工藝就足夠了。他在設想,是不是把幾十萬禁軍的甲冑先換裝一個遍。

對此,唐奕是不同意的。

高爐剛剛建成,還有許多需要試驗和改進的地方,等技術日驅完善,出鋼的質量勢必要比現在要好很多,沒有必要這麼著急。

而且……

若是做鎧甲兵器,錳鋼絕對比碳鋼好啊!

不但強度更高,而且不易生鏽,最最重要的是,錳鋼的可塑性和鑄造難度要比碳鍘容易太多太多。

錳鋼的脾氣十分古怪而有趣:如果在鋼中加入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三點五的錳,那麼所製得的低錳鋼簡直脆得象玻璃一樣,一敲就碎。

然而,如果加入13以上的錳,製成高錳鋼,那麼就變得既堅硬,又富有韌性。

最重要的是,高錳鋼加熱到淡橙色時,就變得十分柔軟,很易進行各種加工,是鍛造兵器和鎧甲的最好選擇。

唐奕是打算把高錳鋼弄出來之後,再讓工匠試著研究沖壓技術,製造一次沖壓成形的板甲,到時候再給大宋軍隊換裝。

趙禎自無不可,高興得還半真半假地嗔怪唐奕,“有這等冶鐵之法怎麼不早拿出來,還做什麼生意?”

唐奕苦笑,說起來容意,看起來也只是幾個月就把大宋冶鐵的技術提升了一大截。

但是,他背後付諸的努力,誰看到了?

這可是他從來到大宋開始,就累積技術和經驗,又遍遊全國尋找天然礦物之後的産物。

您老以為我開掛,張嘴就有啊?

正想著,書院有僕役慌慌張張地翻山而來,到唐奕身邊小聲嘀咕了幾句。

唐奕猛的一震,憂心重重地向趙禎告了罪,就急忙的往書院跑。

趙禎心說,這是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確實是出事兒了。

黑子和董惜琴在應天呆了一個多月,終於是回來了。

只不過……

黑子是被抬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