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亮劍精神(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鄧州營的一十九名將士,趙禎最初的打算是晉升三級,厚賞金銀,再給他們在禁軍之中各謀一個高職。反正,一向以仁愛治國的趙禎是肯定不會寒了將士們的心的。
但是,曹覺和曹滿江的一翻慷慨之辭,卻讓他有了別的想法。
以往看來,將滅則軍死。曹滿江去了一臂,是不可能再擔武職的,而整個鄧州營也徹底打殘了。
昆侖關下,就算他們勇冠當世,那也只能成為歷史,幾乎無法再複制。
可曹滿江提到了軍魂,提到了種子,難道這樣一支不世之營還可以涅磐重生嗎?
是以,趙禎把唐奕叫了過來,想問問他的看法,畢竟鄧州營是他使的一套法子才練出來的。
……
知道趙禎的想法,唐奕道:“兵魂未死,鄧州營是一定可以東山再起的。”
“陛下大可放心,只要稍加運作,把鄧州營這種精神保留下去,發揚開來,再遇戰事,這依然是一支敢於亮劍的強軍!”
“亮劍?”王德用玩味道,“有點兒意思!”
“對,亮劍!”唐奕篤定道,“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的強大,就算對手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
“陛下和老將軍可以回想歷代強兵,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
“英雄或是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也是以集體形式出現,而不是以個體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傳統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與氣質,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著它自己的傳統。”
唐奕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遠的不說,大宋的這些將門,就是一代一代遵循祖宗的性格和氣質傳承下來的。唐奕只不過把它延伸到了軍隊之中,直言,一支軍隊也有他的性格和氣質。
這聽起來新鮮,但卻不難懂。
“傳統是什麼?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是由這種部隊組建時,首任將官的性格與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疊,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這是什麼?這就是我所說的鄧州營的兵魂。我們大宋朝把華夏漢兒從唐末五代的亂事之中拉出來,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我們靠的是什麼,我們靠的就是那一代的名將帶出來的精兵氣質,靠得就是這種一往無前的兵魂!”
“反觀鄧州營,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他們敢於亮劍,名為敗退,實則心志從未敗過,敢於戰鬥到最後一人。”
“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劍鋒所指,所向披靡,這才是鄧州營一戰封神的關鍵!”
“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唐奕掃視趙禎與王德用。“大宋軍人現在缺少的正是這種一往無前的氣勢,正是缺少這種敢於亮劍的精神!”
……
王德用聽的熱血沸騰,到底是文化人啊,說出來的話就是不一樣,聽著提氣!
“說的好!所謂‘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就是大郎這個意思。咱大宋現在的軍伍,還真就是沒了開朝的那股子心氣,都是些不懂裝懂,瞎指揮的軟蛋!”
趙禎聽的這個尷尬啊,他爹和他爺爺就都屬於不懂裝懂,瞎指揮那一夥兒的!
“咳咳……”趙禎清了清嗓子。“那依大郎的意思,如何讓大宋軍人既找回血性,又能……”
好吧,趙禎想說,又能控制得住。
怕武人作亂,這已經是趙家印在骨子裡的恐懼了。
大前提是穩定,之後再說什麼兵魂、血性之類強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