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細想,也覺得此事可行。

正如曹佾所說,朝廷在這件事上不吃虧,而且打通通濟渠對大宋的意義確實很大。

以前還不覺得,自從觀瀾運力在救災、貨運等各方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之後,趙禎也認識到“流通”的重要性。只要全宋這盤大棋能被槽運搞活起來,以後區域性的災害就不再是大難題了。

而且,曹佾等人擔心朝中的阻力,在趙禎這裡也不算問題。

別忘了,他是有名的會“活稀泥”!

……

趙禎先沒提修通濟渠的事情,而是想要修皇宮。

北宋皇宮出了名的寒酸,趙禎和他前面那三位皇帝,個個都想好好修一修皇宮,但不是皇宮邊上的百性不肯拆遷,就是朝臣們大力反對。

這次再提修皇宮的事情,大臣們當然是……不同意。

您還是將就著吧,別說現在咱沒錢,有錢也不給你修。

不同意,是趙禎意料之中的。不同意好啊,那咱們就再議一議修通濟渠的事情。

哦靠!

這更不能同意了。

別管誰來修河,也別管朝廷花不花錢,修好了之後,你要遷都怎麼辦?

以前,太祖要遷都,朝臣們的理由就是運河不通,往洛陽運糧、運兵都是大問題,開國近百年不修通濟渠的原因也在這裡。

開封不適合做都城,這一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這裡卻適合做商業中心。近百年的累積,各大家族在開封的利益根深地固。

所以,寧可不修這條河,也不能讓皇帝動了遷都的念想。

……

不讓修河,這也是趙禎意料之中的。

好,又不同意是吧?

那就把修皇宮和修通濟渠的事兒拿到一塊兒來議。

這下大夥兒傻眼了……

曾公亮最先反應過來,覺得哪裡不對。

想了好久,終於明白了。

越禎要修皇宮,其實就是給大夥兒吃定心丸。你看我把大內修繕一番,這是要安心在開封待著的,根本沒遷都的打算。

我要想遷都,還修什麼皇宮啊?

而這個時候,富弼、丁度、包拯,吳育,連帶架空的樞密使王德用,都跳出來發聲了……

同意修河!

富弼、丁度自不用說,和觀瀾穿一條褲子的;包拯則是凡對國家有利的事情,他一律支援,而且不記後果。

至於吳育……

說心裡話,吳育這幾年在朝中過的有點昏昏愕愕,以他的水平根本看不懂幾位相公在下什麼棋,但是,幸虧他交下了宋庠這位摯友。

宋狀元在臨出京之前給吳育支了一招,少說多看。看不懂的時候,就跟著富弼走,準沒錯!

於是,富弼跳出來,他就也跳出來了。

而外在京外的文彥博聽到這個訊息,也是加急上本,同意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