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故國朝陽(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懷玉有點想不明白,唐大郎好像沒見到他爹楊文廣吧?怎麼還給他爹寫上信了?
“你給我爹寫啥信?”
“別問了,你爹看過信就知道了。”
那裡面是送給楊家的一分觀瀾股份。雖然觀瀾唐奕不能說送就送,但是,他可以替楊家出那五十萬的本錢,怕楊懷玉絮叨,唐奕就沒跟他直說。
“你真不打算馬上回京?”
“不打算。這趟是早就計劃好的,要趁這趟出來,多走幾個地方。”
“惹這麼大的禍,你就這麼躲了,官家能讓嗎?”
唐奕道:“信裡面和官家說的明白,官家會理解的。”
楊懷玉雖和唐奕已經是過命兄弟,但是唐奕的很多事情還是他不知道的,也不知他哪兒來的這番自信,更不知道官家為何對唐奕另眼相看。
“什麼時候回京?”
“一兩年吧……”
“那就京中再聚!”
說完,楊懷玉就回到倉中,船馬上就要靠岸,他要回去收拾收拾了。
……
登州雖是大宋北方大港,但觀瀾船運並不在此出海,此地也沒有觀瀾的運轉貨點。
在此停船,也只是為了把楊懷玉放下,然後唐奕再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
唐奕並不是惹了禍不敢回京,而是確實早有計劃,而且是計劃了好幾年了。
作為一個後世的化學生,這個時代能給他提供的化工助力極為有限,而且因為年代的不同,叫法也不同,唐奕很難利用後世的知識去把這個時代有限的資源轉換成有用的東西。
比如油石,若不是唐奕親眼看過,哪會知道這東西就是二氧化釷,可以用來做沼氣燈?又比如芒硝,若非孫老頭是郎中,唐奕也不會想到這味中藥材就是含水硫酸鈉。
由於工藝的落後,使得唐奕想得到一些化學制劑只能依靠天然的礦物鹽,這些東西在大宋叫法不一,和後世又多有不同,不看到實物,唐奕根本就沒法從學名上判斷這都是什麼。
所以,很早以前,唐奕就有了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
一來,彙總一下大宋容易得到的天然鹽堿;二來,也是遊歷一番,見識一下千年前依然純淨的大好河山。
唐奕一路向南,因為交通的侷限,計劃先到大宋最南端的雷州,再一路往回走,入長江逆流而上,一路走訪。只走水路行船,即不奔波勞累,又能轉遍半個大宋。
這一日,船至福州。
作為東南富庶之地,唐奕自然要下船看一看。
船一靠岸,大夥兒就出了船倉,看到君欣卓帶著蕭觀音出來,唐奕不禁眼前一亮。
這些天,蕭巧哥因為出遼之時接連驚嚇,又覺給唐奕惹了大麻煩,把自己關在船倉裡不肯出來。連餐食都是君欣卓給送到倉裡去。
今天到了福州,小姑娘再也憋不住了,她跑出來,不就是想見識一下南朝的風情嗎?
這也是過了登州之後,唐奕第一次見到蕭巧哥。
雖是未出三月,但東南的天氣可不似北方那般春寒未滅,這裡已經是籮裙紗衣滿街走的景象了。
蕭巧哥一身單衣薄裙,挽著漢人的發髻,雖只是十四歲少女,卻明豔非常,引人注目。
……
“終於捨得出來了?”
蕭觀音一陣侷促,雙手攪在一處,低著頭不說話。
唐奕苦笑搖頭,十四五歲的年紀正是愛鑽牛角尖兒的時候,不能勸,慢慢的自己就緩過來了。
也不廢話……領著幾人下船。
只不過,他低估了蕭觀音的魅力,這剛一下船,就被人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