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仔細一想,趙禎也就明白了,以前很多問題好像都想反了。

比如這次,賀歲的使團估計還沒回到大定,新的遼使就已經進京了。這次遼使是以通報遼夏戰況為由來的,公文之中介紹了一下遼國最新的戰報,巨細無疑,連用了多少兵,發了多少糧,徵了多少馬匹民夫都有記載。

趙禎看過之後,當時還覺得遼國太明顯了,為了刺探我朝動向,連這種無用的理由都用上了。

可是現在聽唐奕這麼一說,趙禎卻有了不同的看法,遼帝估計這是生怕大宋疑其用兵的真正用意,所以連這種辛秘之事也一一報之。

“所以,今春遼使陳情華聯倉儲於大定設鋪之時,大郎不但不懼,反而極力促成,就是篤定宋遼不會開戰?”

“正是!”

“大郎何以對遼朝之事瞭解得如此之深呢?”

要知道,不論是政事堂,還是各館閣學士,可沒有一個人分析得這般有理有據。

“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秘聞,朝廷的邸報之中或多或少都有提及。再加上對遼國朝制、軍制的瞭解,分析出這樣的結果並不是什麼難事。”

“哦……”趙禎長出了一口氣。

經唐奕這麼一分析,好像大遼此時還真的不足為患,趙禎一下子輕松不少,當然也不吝溢美之詞地誇了唐奕幾句。

“朝中若有人也能如大郎這般忠心,朕也就不用為了兩國軍事,日晚難寐了!”

“這和人沒有關系,主要還是兩國芥蒂太深,再加上互通不足,難免出現誤判。”

“其實……”

“其實什麼?”

“其實,依草民來看,遼朝如今受我天朝正統影響極深,遼國貴族崇尚漢學,尊儒、敬佛,也像漢人一樣,吟詩唱詞。早就失去了當年契丹狼族的野性,兩國再起戰端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趙禎白了唐奕一眼,“那你還弄出那個攻遼之策?搞的朕幾天都不能睡個好覺!”

“呃……我就弄著玩的,誰知道你們都當真了。”

趙禎玩笑歸玩笑,對唐奕的分析還是認可的。

“那大郎可有良策,使兩國更進一步的加深瞭解,避免這種誤判呢?”趙禎純就是看唐奕侃侃而談,有心難為他。這個問題他要是能解決,也不用困擾兩國幾十年的時間了。

“有!”

“……”

趙禎可沒想到唐奕會說“有”。

“把使團變為常設使官,常期互駐兩國國都。在本朝設立專門對外交涉的官員,定期相互通報政令、軍調等等重大事宜。並回答外使關於朝廷事務的疑問。”

好吧,

駐外使館、大使,再加外交部新聞發布會。

……

大宋也不是沒有對外使館,更有驛官專門負責接待遼使。但這種館驛與其說是官方機構,倒不如說是國賓館。只負責接待信宿,還有陪吃陪玩。跟後世的大使館的官方公用根本沒法比。要不然,遼朝也不用一年派好幾波使團來了。

這個時代國與國間的外交,還停留在禮上往來的階段。

所以,唐奕直接就跟趙禎提意,也別來回跑浪費路費了,直接住下不就得了?有什麼事兒直接叫到福寧殿去商量,那多省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