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開民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在回山窪地上開河灣這個事兒,要是在別的時間段,確實還有點難度。因為工程太大,粗略一算,若是用一千民夫正常的工量,最少也得挖一年。再說,一下子上哪兒找一千民夫去?
但,現在這個時期,這反倒不是問題了。
曹佾直接給趙禎上了一道摺子,說要分流河北災區兩千流民。趙禎自然高興,現在朝廷被河北、京東的災區拖累得寸步難行,能有人為朝廷分擔,自然是好事。
趙禎立馬下召政事堂,讓文彥博揀選精壯之士兩千,優先給回山送去。
文相公一看,這太好了……
於是,文相公買一送一,給回山發過來四千。
可把唐奕氣壞了,這分明是讓師侄坑了啊?
四千?那特麼就是四千張嘴啊!老子的錢不是錢嗎?
而且,趙禎是說給兩千精壯勞動力。可文彥博發來這四千裡,除了壯勞力,還有一半的老幼婦孺,這特麼明擺著是送過來讓我幫朝廷養著啊!
想給文彥博送回去,可是文相公還特別有理。
“你要勞力,那勞力總得有家小吧?你把能幹活的都挑走了,把不能幹活兒的都留給朝廷養著,哪有這好事?”
文相公知道,唐子浩不差這幾千張嘴,這小子有得是錢。
文彥博是怎麼知道唐奕有錢的呢?
呵呵……
大宋要說最雞賊的就是文彥博,他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他不知道唐奕嚴河坊有多少收入,也不知道華聯倉儲能有多少進項,但他知道,單單糧運一事上,唐子浩就賺大發了。
也不是文彥博知道觀瀾商合其中的機密,而是文相公太聰明瞭。
唐奕拿下官糧運轉之事的時候,他就開始生疑了,哪有貓兒是不偷腥的,災年運糧路耗四成這是底線,這是多少年來省不下的花費。
可唐子浩只要三成,他傻?
肯定不是啊!於是,文相公密令江淮各地屬官嚴密注意觀瀾商合的糧船動向,細查之下,還真讓文彥博發現一些端倪。
首先,唐奕的船隊是專船、專工、專運。船是特意改造過專門為了運糧設計的,一船頂尋常船隻運兩船,工人也是單獨傭資,從不用糧結算,而路上各種的防雨防災措施也是極為嚴密。
算下來,他的路耗,最多也就五分糧。
這可把文相公眼饞壞了,朝廷給他三成,他淨賺兩成半啊!這還了得?要不是唐奕把大部份所得都捐了,文相公都想強逼著他把吃下那兩成多吐出來了。
所以,區區四千災民根本不算事兒,要不是知道回山裝不下那麼多人,文相公都想再給他發四千。
有了勞力,就能開工。現在回山又變成了大工地,而唐奕把這些事務交給曹佾之後就不管了,他現在一心要辦的事,就是觀瀾民學。
民學校舍早就建好了,之前一直被回山村的村民當成臨時住所。現在村民都搬到了山側新蓋起的民房,終於把民學空出來了。
剩下的就是生源的問題。
這個沒辦法,唐奕只有一個人,還要顧及自己的學業,所以,前期他沒打算收太多的學生,只有當初跟著黑子和君欣卓一起投奔而來的那批人中的幾個孩子,不過六七個小童。
唐奕想得很明白,這是一個長期工程,急不來。
先把這幾個孩子教出來,成人之後,把民學交到他們手中,再讓他們把知識傳給更多的孩子。
只不過,他想得挺好,先教六七個,輕松又不太費精力,但事情的發展往往並不能遂人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