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中秋宴(第1/2頁)
章節報錯
範仲淹還真不是誇張,當今文壇,也唯有歐陽永叔的文章比蘇洵略勝一籌了吧!
說心裡話,蘇洵雖文章寫得漂亮,但是,範仲淹並不看好他能今科高中。
無它,目前大宋的文壇還是偏向五代浮誇空泛的文風,現在朝廷貢試也是重詩賦,輕策論。蘇洵文章作得再漂亮,詩詞功底卻是硬傷,很難在舉業上有所建樹。
他甚至還不如陳希高中的可能性大。
不過,如今的範公已經不是朝堂上那個耿直不諱之人了,現在的他,更平和,更知道什麼時候說實話,什麼時候善意地迴避問題。
老頭兒也沒有明說蘇洵詩文不好,畢竟還有幾個月就考試了,這個時候給仕子信心,比指出他們的不足更重要。
他只是很誠懇地邀請二人在觀瀾書院住下了,一應食宿分文不取,並根據二人的不足,隱晦地指出,蘇洵可與柳永多多論詩評詞。
而陳希高如有時政、治世之論的疑問,可隨時來找他或杜衍請教。
二人當然是大喜過望。要知道,進京舉子來觀瀾拜會求學之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進入觀瀾書院學習的,卻是寥寥無幾。
能有此殊榮,跟著幾位老相公學習,簡直就是天大的造化。
這真不是二人誇張。
從現在京裡流傳的四難求就不難看出,入學觀瀾有多難。
什麼是四難求?
文武至尊惜琴曲;狂生下闕觀瀾舉。
就是開封最難求的四件事:
唐子浩的下闕詩;
董惜琴的詞曲;
天下第一美酒“文武至尊”;
還有觀瀾書院的舉薦和收留。
因為幾位名臣大儒的關系,觀瀾書院已經被傳神了,簡直比大宋最高學府太學院都牛氣。就好像入了觀瀾,幾乎就等於中了進士一般。
……
其實,這真不是觀瀾書院沽名釣譽、挑三撿四。
當初,觀瀾的初衷就是辦一所義學,讓天下間那些讀不起書的有識之士有一個可以一展才華的機會。
但是,一來,從年初開學以來,大小事務不斷,根本顧不上收容寒門學仕的事情;
二來,這些趕考仕子大多數來觀瀾為的只是鍍金。
進了觀瀾書院,那就算是範仲淹、孫複、杜衍、尹洙、柳永的弟子了,這等光宗耀祖的好事,誰不想要?
是以,現在範仲淹等人接待舉子極為謹慎。雖然見到幾位名儒還算不難,但要經其首肯入學觀瀾,卻是極難。
除了少數實在貧寒難濟,又或確為可造之才的舉子,觀瀾已經基本不收學生了。
可是,有的時候就是這樣,你不去找麻煩,麻煩自己會來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