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郎所說的情況,也是他最擔心的。豬油緊俏,必然漲價,唐奕新酒利厚,自然不在意,最後受累的卻是百姓。這也是歷朝歷代不喜商徒的原因,商人重利而傷民。

“想過。”唐奕如實答道,“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不是壞事?”尹洙一皺眉。

“對你來說,自然不是壞事!”範純仁冷哼一聲。“受利的是你,而多付銀錢,為高油價埋單的卻是百姓。”

唐奕無奈地搖頭,心說,這範純仁和我有仇嗎?怎麼動不動就甩臉子。

“先生知道,酒坊消耗大量豬油,自然會讓油價騰高,但相比好處,這點弊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哦?”尹洙一聲輕疑,“你倒說說,有何好處?”

“且問先生,如果按灑坊現在的規模,年産五萬斤左右的新酒,可賣得完?”

尹洙想都沒想,“鄧州一地就可消化,依新酒的品質,五萬斤太容易,十萬斤都賣得完!”

唐奕點了點頭,“那如果産量再漲十倍,年産五十萬,可還賣的完?”

“五十萬斤?”

“沿漢水一線,至長江半境可售。”尹洙沉吟一番,才給出這個答案。

“要是年産百萬呢?”

尹洙一驚,“年産百萬?”

“全宋之境可售!”他想不明白,如果真如唐奕所說,年産百萬,所需豬油之巨高達十二萬斤,只會讓油價更高,好處何來?

“好!”唐奕叫道:“如今酒坊年産五萬斤,看不出什麼來。那我們就把規模擴大二十倍,假設年産百萬斤。”

“哼!”範純仁不屑道:“依你之言,那全大宋的油價都要翻上幾倍了!而且,你上哪兒弄那麼多豬油去?”

唐奕一聲冷笑,“現在大油價格50錢,鄧州一地,就算百姓不用豬油,也絕計不夠酒坊百萬産能的耗費。但是,如果豬油價格漲到500錢呢?”

……

那時光豬油一項,就能多收一貫有餘。這麼大的利潤,必然驅使畜戶多養多售。

唐奕懶得和他鬥嘴,看著尹洙道:“先生算一算,年産百萬的灑坊,用工幾何?”

尹洙一怔,試探問道:“五百人?”

“少了!光酒工就得最少千人,再加上分裝、選果等等雜役,估計要兩千人。”

“兩千人?”

尹洙一臉的不可置信。就算是朝堂的官辦工坊,也不過幾百人的規模。這個時代,還從沒出現過上千人的大工坊。

唐奕篤定道:“再問先生,百萬酒坊要多少果農供應果鮮?”

尹洙蒙了,他答不上來。

“萬畝果園?”

“百萬酒坊用多少農戶養豬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