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有點牛逼啊!”王明後嘰嘰喳喳。他把腦袋埋到手機螢幕上,飛快地滑動頁面。

“題材新穎。”我說。

“那是!看來國產動畫有望!”

“如果國創都他這樣,國內動畫永遠不會有奇蹟。”我說。

“靠靠靠!什麼意思?”王明後扭頭。

“不是題材越新,就越優秀!”

“……”

“無論動畫,還是影視,能發揚進步的本質,是故事。”我說,“故事的核心,是構造,是人物,是對抗。而國內,愈在題材上力圖搞創新的人,愈是沒有構造故事的本領……”

笑容在老王臉上漸漸消失。

他凝視著我,神情凝重。“說下去!”王明後鄭重其事點點頭,他想知道我的看法。

“我從來不以為動漫是給孩子看的玩具,但目前國內的受眾面不正常。”這是我的肺腑之言,“所謂動漫,只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有其獨特的風格,誇張、生動、更加天馬行空。是與小說、電影、電視劇並列的一種載體,它可以震撼成人心靈,也可以逗孩子一笑。”

“是啊是啊,所以黑暗系動畫怎麼了?”王明後說。

“但目前的受眾面,他們接受不了……”我解釋道,“在這種還未完全發展起來的時刻,著力劍走偏鋒,只會把成人觀眾和兒童觀眾對立起來——打個比方吧,你認為五歲的孩童,會更喜歡《貓和老鼠》還是《fate zero》?”

“這個,《貓和老鼠》吧?”

“那麼一個大學生,會更喜歡《銀魂》還是《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妥妥《銀他媽》啊!”

“那像《海賊》、《火影》、《死神》、《全職獵人》這些民工漫,它們的受眾年齡是多大?又比方說,《名偵探柯南》這種偵探作品,它的受眾面跨幅程度又是多少?”

王明後愣住了。

“這、這個……”他說。

“這就是全年齡作品。”我說,“國創動畫想要發展,首先必須著力全年齡的作品!它的觀眾不該劃分成人和孩童……單純為求新,搞孩童動畫、青年動畫、甚至老人、成人……它太難創作了!要理解各個年齡階層的觀眾,要顧忌到他們的情感。不能利用年齡歧視——因為我比你年齡大,所以更有經驗!又或者說,因為我更年輕,所以更具有無限的未來……”

“任何人搞黑暗童話,本質都一樣,放棄了孩童觀眾,選擇成人觀眾……”我隨意地說,“而在一個連偏見也沒能完全擺脫的環境中,放棄少兒觀眾,是非常危險的事。”

那不可能是全年齡作品。

放棄一部分人,討好另一部分人。在其樂融融大環境中,是聊以慰藉的調味品。可在動漫大環境不怎麼繁榮的環境下,註定是一顆劃過天際的流星。

王明後目瞪口呆。

“製作這個還要考慮這麼多?”良久,王明後說,“這不和你之前提到的製作廣告差不多?”

他一下子有點懵,從觀眾角度去看問題,和創作者顯然是不同的。

“當然。”我說,“人文類創作都一樣,它是一項富含技巧的技能——但大夥卻把它當作一種天賦了。”

我們沒在這話題沉浸太久。

王明後退出瀏覽器,我們雖然和陳圓一起過來,但這東西與我們無關。

王明後推著輪椅,帶我在電視臺內部四處亂逛。電視臺十分空曠,在上班時間內,除了演藝廳、導播廳和各類辦公室擠滿了人。走廊和花園空無人煙。王明後望見兩棟大廈之間有個玻璃廊橋,頗感興趣,要去觀望。

他推著輪椅乘坐電梯,我們來到拐彎處,忽然聽到人聲響起,王明後一下子停住腳步。

那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對話。

老王一下子來了興趣。他為人八卦,跟我小聲說:“這可能是限量級!”立即靠著牆壁偷聽。

其實用不著這樣,那回廊空曠得很,上班時間也沒人來這,談話自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