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必須有根基的。

老百姓耳熟能詳的鬼神傳說、戲說遊俠,都是可以的。至於那些大儒名士,就算了——許多年輕的學生,可能一聽,會覺得,哎喲,這東西好啊!特別有弘揚價值。

這就是特別鬼扯的東西。

你問問他們,做試卷有沒有價值?

他們愛做試卷嗎?

“可以取自點鬼神之說,但不能太嚴重。”我解釋道,由此,像《濟公傳奇》、《嶗山道士》之類,就一定不能拍。不說這玩意兒牽扯到宗教,屆時會有多麻煩!拍了,也不一定給放啊!這稽核一年一個準的,為什麼非得要往擦邊球上懟呢?!

古典世俗,就是世俗!

它不單單是佛道神鬼,它還有一種更寬廣的民俗和中國特有的哲學在裡頭!它有著國人的良心與認知!

蕭老闆聽到我的解釋分析後,略微點點頭。

“就交給你了。”蕭老闆起身道,“劇本不需要給我看,扔給你,很放心!”他這人事多,過來開會,叫我是看看我們想得怎麼樣,當他發現咱們有底了,就什麼都不想問了。

“你是個很奇特的人!”蕭老闆拋下這句話,帶著一撥人轉身就走了。

剩下在開會的,無非就是那幾個。

剛才說話時,他們大氣都不敢喘,等到蕭老闆走後,這才稍稍鬆口氣,小聲地說著話兒。“拍什麼?”老王問道。

“《包青天》。”我說。

“靠!”王明後一聲驚叫。

“拍完後加稽核,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都很多。”我說,“先把劇組成立起來,拍好了再說。”

《包青天》曾經多火?

那不用我多說!

相比起《武林外傳》這類只在內地火的作品,《包青天》在傳播上,有種天然的優勢,當年火遍了東南亞,形成一股文化潮流。說什麼韓流日風,曾經可是有一段時間,中國的古典風才佔據了一席之地!

它結合了中國古代世俗的一切特徵。雖說四大古典探案小說《施公案》、《劉公案》、《狄公案》、《包公案》都有可說道的空間。但獨有《包公案》在延續發展上,展現了不同的特色。《包青天》的故事,不單獨是改編《龍圖公案》,它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三俠五義》,這部作品就挺牛逼了,要神話有神話,要武俠有武俠,要斷案有斷案,還牽扯到皇帝上,來了個狸貓換太子,另外牽扯了一個謀反大案——襄陽王案件。

《三俠五義》後面有《小五義》、《續小五義》、《白眉大俠》……這就不多說了。

總之,這作品元素滿滿,比另外幾本單純的探案集,要吸引人多了。

在王明後的目瞪口呆中,籌備工作開始進行了。各路人馬人仰馬翻,各種繁忙,我後來才意識到,寫論文時還整理這麼多,簡直太心煩了!一直到畢業論文答辯期間,才勉強湊出一把班底,趙一河答應,幫我拍攝一部分劇情,另外還有其他幾位導演,都算是比較有名的,也滿口應承下來。我們在這個期間,敲定了電影的拍攝鏡頭和風格、服飾與節奏要求。

樣片的劇本也準備妥當。

這方面,除了葉成外,另有幾位編劇幫我。在他們的妙筆生花下,《包青天》的故事,又充沛豐腴了許多,且不影響總體劇情。

我們坐在屋子裡談了又談,愁了又愁。《包青天》原片中,鏡頭感十足,在審案過程中,大量使用仰鏡頭,服裝道具,也多使用戲劇。

我打算延續這一特色,雖然內地導演愛拍史劇,可我就是愛拍商業片。

我自始至終認為,只有通俗的,老百姓才愛看,也才更容易接受,它背後的那點文化內涵。

當我敲定風格後,此刻全國最火的年輕小生已經成為韓宮韓少了。

他私底下打電話給我,說道謝,說請客吃飯。於是我跟他說,請客吃飯就免了,什麼時候有空給我客串一個角色就好,他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

直到這時我才感覺到單元劇的困苦之處,和之前不同的就是——演員。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