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學生瞬間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詢問的目光探究地投過來。他們之前在機場聽得李為迎的那番話,就已經懷疑我不是平常人了。

馬莉老師也讚許地點頭:“對,你們向他學學!”她又看著我,對我說:“這幾個人,都是華夏電影圈的未來,你得要好好幫幫他們……我們年齡大了,和他們說話,有代溝,你和他們差不多,你說的話,他們會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又答應一聲,心裡不以為然。

雖然外表如此,但我心理年齡要比他們大多了,代溝,那肯定有,就覺得他們幼稚!還有點,老李和馬莉老師都希望我能幫助這些學生,這還真難!我那半桶水的水平,雖不至於藏藏掖掖,就是他們討論的問題,太幼稚了,而且堅信自己全能!實在令我無從下手談起,只能s電視螢幕中各大財閥老總,滿臉笑容,不住點頭。

這也是現在年輕人的通病,要麼沒心情烤麵包,一輩子只吃不烤;要麼死盯著麵包上燒焦的芝麻粒兒,覺得自己會掌握好火候,不會把芝麻烤焦,至於能不能烤熟,面能不能和好,那可另外說。

總體來說,“喪”文化!

眼高手低!

自以為是和極度自卑交替!

這三個年輕人聽老李和馬莉老師這麼一說,個個都戰戰兢兢,好在這兩個年齡大的,沒心思管他們。經過長時間跋涉,已經精疲力竭,想著等會還要寫報告,還要為人交際,腦子裡的事滴溜溜轉,只恨不得暈過去。年輕人見師長們不管他,逐漸放下心思,大談特談起來。

這時候老李之前約的攝像師、記者都已經來了。他們是提前一天到的國外,李為迎見到後,立馬迎過去,就留我們幾人在聊天,之後樓上開好房,我們上去了,便把聊天場地從大廳遷到客廳了。

這三個學生很有思想,在談論中起了爭議,放在電影製作的角度上,拿個簡單的比喻方式,就是在討論吃豆腐腦要加什麼調味料,到底是吃甜的,還是鹹的,辣的,還是乾脆加醋。這些對我來說,很無聊的。

然後他們要我加入爭執:“你怎麼看?”

我:“……”

我:“挺好,挺好!”

焦棟有點不滿意,江小藝也嘟起嘴巴:“李導說你有經驗,叫我們向你學習。”

我實在不像不吝賜教的樣子。雖然有心,但無力,不擅長和別人爭論,就算別人哭天搶地拼死要活,我也只能和別人說加油……不然別人一怒下,不想死了,想要拿把刀與我同歸於盡怎麼說?這也不是不可能的情況,因而我只能安撫道:“你們說得都挺好。”

“那你覺得我們誰說得對?”江小藝來了精神,歪頭道。

“都對。”我畢恭畢敬地說。

“你這話怎麼這麼中庸啊!”江小藝是個女生,說話還很客氣,沒直接上頭罵我牆頭草,兩邊倒。她只是斜著眼望向我。

我也挺客氣地道:“拍影片就是這樣,各種猜測都有可能發生,點子不重要,能拍出來才重要!實踐出真知,很多時候在事情未明之前,都很難確定對錯,除了一些立場問題,所有的技巧只是為拍得更好,這些技巧還要因地制宜。‘生南為橘,生北為枳’,脫離大環境來看,很難給個準確訊息,可見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三人聽了,不能答。江小藝想了想,又說:“你脾氣真好!”見我不答,她又說道:“你為什麼不把你的拍攝經驗說給其他人聽呢?”

“我倒願意說,可別人不相信我。”

“可總有人相信的!”江小藝焦急地說。

我不由臉上一笑。她這人天性活潑,身材纖弱,一舉一動難免有些輕狂之意,不過待人真心,切切關懷,倒不似做假。不過她所言再三,我心中早有定論,大概多人把“誨人不倦”當作真理,卻不知道孔夫子另有一句經典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每每想好為人師時,我便把這句話拿來放嘴上咀嚼幾次,遂悵悵宛然,終不成鍵盤俠。

江小藝以為我聽進去她的話,便高興地甩手另起話題。劉清延這才發覺,我們彼此雖認識,卻沒有交換聯絡方式。於是互相加了聯絡方式,互相窺視著朋友圈,點贊幾輪。當看到我空無一言的朋友圈時,他們皆忍不住發笑,紛紛稱我是窺屏黨。而我乃無奈之舉,成日在工作學習上晃盪,哪有心思或窺視或展示朋友圈,那軟體在我手裡頭,倒像是個擺設。

幾人輕鬆說笑了一輪,這時房門敲響了,來了個高高瘦瘦、戴著眼鏡的挺斯文的年輕人。他笑著告訴我們,李導在樓下,等我們過去一聚。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