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萬萬沒想到(第1/2頁)
章節報錯
“生活的壓力讓我忘了自己是誰。”
“想做英雄,卻還是那倒黴的王大錘。”
“這世道,讓你無奈也不知是好是壞。”
“變化太快,又害怕會錯過這個時代。”
……
“夕陽西下,那是我逝去的青春!”王明後唏噓著,滿臉惆悵,藉著作品中的臺詞感慨道。我握著牌,透著縫隙看他一眼,說起流行音樂來,我當真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我不能給出更多的建議,因而只能隨意吐槽:“我的青春沒那麼自在,我記得中學後,放學時天都黑了。”
“呃,我的童年也是上學。”
“……”
“但我們可以想象!”王明後又滿臉期待。
“影視劇就是想象。”我的記憶追溯到過去,小學放學早點,還能看到點日光。中學是時長恰逢華燈初上,鉛灰色的道路延長,青空漸漸變為紫色,直到黯淡下來,成為一團的氤氳墨色。偶爾能看到幾朵飄著霞光的紅雲,雲層下是車水馬龍的道路及兩旁的店鋪。路燈一盞盞亮起,白晃晃如夢境般,將夢幻的顏色投向地面。放學時,女同學喜歡三三兩兩聚在一塊兒,類似文具店之類的場所,交換著看法,買些漂亮的筆桿或者本子之類,她們臉上泛著難得一見的笑容。
我從她們身邊飛快地穿過,她們昂著特有的不懼身死名辱的青春,這種傲然自打進大學後,漸漸消散,到走上社會後,便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悄然無蹤了,化作一灘愚昧的傲慢和世俗的圓滑。
那些十年如一日的話題,漫畫遊戲,哪個老師混蛋,考試題怎麼難,毫無創新,卻在那個年代,卻是特別的回憶。
葉阡抓耳搔腮地聽著老王給他錄的樣本音,試圖找到一個合適的配樂。
我和老王談不上有錢,算得上身貧如洗,而一部作品,配樂的影響有多巨大,自然不用我多說。
想想《泰坦尼克號》、想想《勇敢的心》,即使早在國內,也有趙季平老師。國內配樂上,素來都是流水的經典影視劇,鐵打的趙老師。
配樂多重要,人才多稀缺,不是我能憑藉一己之力改變的。這個世界也亦然,作曲配樂的,國內固然多,但能打動心扉,功力深厚的,也屈指可數。
我和老王名不經傳,想找這些頭頭腦腦,毫無門路。
為此,我們找到葉阡。老王把原先知道的一些歌曲告訴他,叫他幫忙譜曲。
“我覺得你們不是喜歡我,而是更想找我爸!”葉阡滿腹牢騷道。
“哪裡。”老王漫不經心。
“沒錯。”我說,“但你爸太貴了!”
“你別說實話啊!”老王咆哮。“你不是搞創作的嗎?搞創作的,應該很會說謊啊!”王明後摸過牌,“想想我們這代人,活得太不容易了!童年,沒時間玩,沒埋死在試卷堆和輔導作業裡就算是幸運的了,好不容易長大成人了,早衰、禿頭……能不能說點好聽了,再沒愉快點的,都全力拼搏,到時候猝死啊!”
“你一個富二代,想什麼猝死?”
“過分了啊,張幕!”
“雖然搞創作都喜歡說假話,但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假話在影視劇裡說說就好了。”我不以為然,“搶地主!”
“滾!”老王說。
王明後和我一邊玩牌,一邊盯著葉阡搞配樂。影視界本來就不是個普通人玩的行業,平均六部電影,才有一部上映;八部上映的,才有一部盈利。導演、編劇,都算得上是高階打工的,上頭有院線、有平臺、有廣大的電視臺和網際網路宣發單位。
“你們找我配樂,是因為我老爸?”葉阡一邊摸牌計算,一邊玩弄那堆電子按鈕,他惱火地盯著我們。
他盛蒙父蔭,被老爸壓著一頭,做什麼都不自在。葉老才華出眾,毛病也一堆,葉阡要是聽他話,也會處處受制,日子也過得不大好。可要不是衝著他老爸的面子,他的確沒法出頭。
國內圈子裡學音樂的,每年沒有百萬,也有幾十萬,他要不是衝著他爸,哪來這機會啊?
他也知道這道理。
可他就禁不住委屈。
“別心裡芥蒂!”我抓了一手好牌,用蹩腳的手法玩著,“藝術這玩意兒,就不是窮人玩的!”
我從牌上抬眼看了葉阡一眼:“這麼說吧,要不是老王他爸那麼有錢,我也不會拉他進入這個圈子,這道理,你懂嗎?”
“靠靠靠!”老王出牌,怒罵。
“我不懂!”葉阡扔下耳機。
這時候天已經很晚了,我們就窩在他那小小的工作室內。狹窄的窗戶外,亮的是一盞路燈,黑漆鐵質的燈杆筆挺地佇立著,地面上是昏黃的光,榆樹葉的影子晃動,嵌磚的小徑倏地斑駁多彩。
“別恨你爸。”我說。
“你管不了我!”
“你可以不聽他的,不認同他的,但別恨他。”我說,“你不是在別的圈子,不是搞科研的,不是學醫學工程的……有的東西很殘酷的,特別是在娛樂圈。科研工程之類,即使沒錢也沒關係,總不至於太為難。可藝術圈的,沒錢沒背景的人,輸一場,就沒命了,這和才華不才華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