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夢(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個稀鬆平常、與往常無異的中午,兩名外族人在長安城中繁華街道的一間酒樓大堂喝酒吃飯。一對以賣藝為生的父女演奏過幾曲,如常笑臉與客人討賞。
走到外族人這一桌時,本欲繞過去,卻被叫住。父女兩個人不得已過去,長相標緻的女兒卻遭外族人調戲羞辱。當是時,父親為保護女兒挺身而出,反叫人掀翻在地,頓時吐血昏迷過去。
正巧這會兒幾名府衙捕快來酒樓吃飯,見狀自然上前詢問情況。外族人看到官府的人出面,態度卻較之前變得加更蠻橫囂張,目中無人。至此,兩方沖突愈演愈烈,最終府衙捕快將這兩個外族人制伏並關進大牢。
這一日,新帝謝昭得知的,便是這件事。在他得到訊息的同一時間,早已恢複真實身份的三皇子亦曉得了此事。他當即入宮面見謝昭,並且要求謝昭立刻放人。
勤政殿內。
年輕新帝坐在龍案後,好脾氣望向階下的南詔三皇子。
“事情原委而今尚未查明,豈有隨便放人的道理?”謝昭寬慰般道,“若這件事只是誤會一場,屆時自然是會放人的,還請三皇子稍安勿躁。”
南詔三皇子臉上一抹譏諷笑意:“我南詔臣民向來本分,豈會做那等事?恐怕是因遭人引誘才會不小心有了不大合適的舉動,卻怎麼都不會是他們的錯。”
瞥見謝昭臉上的不快,三皇子又笑:“陛下可要顧念兩國情誼才好,這樣傷和氣是何必呢?何況,先皇也是希望南詔與大晉兩國交好的,難道陛下非要違背先皇意願?”
將建和帝抬出來,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提醒謝昭大晉和南詔準備聯姻,更是提醒他南詔於兩國交界處枕戈待旦的十萬兵馬,暗示他不要輕舉妄動。
會意的謝昭眼底彷彿閃過幾分不甘,偏偏面上一笑道:“三皇子這話又是從何說起?大晉和南詔自該和睦相處,怎會有三皇子說的那等子傷和氣的事情發生?”
這樣的話,多少含著妥協之意。
南詔三皇子似乎有些得意,微笑頷首:“如此甚好。”
為了表示大晉友好相待南詔的誠意,謝昭命人去將那兩個被關押起來的外族人直接帶到宮裡,交到三皇子手上。見兩個人身上有傷,他還請來太醫為兩人診治,甚至吩咐備轎,後來用轎子將他們抬回的驛館。
三皇子這一次入宮,與大晉新帝初初交手,可謂大獲全勝。
他離開皇宮時,大搖大擺,十分威風。
是夜,心情極好的南詔三皇子在驛館內,為慶祝同胞歸來而擺下宴席。一眾南詔來的壯年男子在驛館膳廳、院子裡喝個酩酊大醉,三三兩兩相攜扶著回房休息。
及至後半夜,月朗風清,驛館內處處明亮如洗。酣睡之中的眾人卻被一陣吵鬧動靜驚醒,未及反應已受鉗制。眼見滿院子披盔戴甲、面容肅殺的大晉將士,一時之間個個驚惶無措,心知大事不好。
謝清豫得知南詔三皇子被抓,已經是第二天下午的事情了。
她隱約聽聞,三皇子之所以被抓是因其對皇帝陛下不敬,可這般理由……
若是非要計較起來,謝清豫從最初便對這個南詔三皇子全無好感。他是死是活,哪怕有和親一事橫亙中間,她也不甚在意。卻同樣因其身份、因兩國聯姻,這一件事非同小可。
沒有太多根據,在得知這件事時,謝清豫想到陸至言。她想起他的話,想起他的胸有成竹,亦想起新帝仍為太子殿下之時,有意讓她去救陸至言。
不是不想馬上去找陸至言問個明白,但他近日已重回朝堂,再則,她那麼巴巴的跑過去陸家也不像一回事。謝清豫一直等到入夜,才等回來自己的父親與哥哥。
知道他們回府,不等睿王命人去請她到書房,謝清豫已經先行過來了。在睿王的書房裡面,他們談及這幾日長安發生的事——從南詔的人於城中調戲羞辱與毆打大晉百姓,到皇帝陛下命令放人,再到三皇子被抓。
“今日朝堂之上,因南詔三皇子被抓一事,吵得十分厲害。其實不僅這三皇子,包括城中其他隨南詔使者前來的人,現在都被關押在了大內監牢。”
睿王面色凝重:“以張丞相為首的一派老臣認為此舉會激怒南詔,勢必引得兩國生出戰事,有違先皇陛下意願。但陛下既已做這件事,心裡自有成算,看得出來對這樣的說法不以為意。”
這是可以預見的,如果會顧忌這些,那麼便不會做出半夜抓人的事情。這樁事既已發生,形如開弓沒有回頭箭,而今哪怕放人,也無多少用處。
“一眾將領與年輕臣子卻認為,這些外族人在長安城鬧事,實在欺人太甚,且囂張至極。若是放任他們不管、不予計較,往後勢必得寸進尺,恐怕更不會把大晉放在眼裡。索性藉此事,好好給他們一個教訓。”
謝清豫聽到自己爹爹提及年輕臣子,深覺陸至言怕是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