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沉浸在這一幕開頭中,那些資深的點評師早就已經嗅到了不尋常的味道。

大家屏住了呼吸,繼續觀看接下來的發展。

第二天,女主角周星星在媽媽的安排下,帶著年幼的弟弟出去玩,可不慎弄丟了自己的弟弟。

當上帝視角出現孩子被拐那一幕時,所有人都發出了低低的抽氣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一旦被人販子拐了,整個家庭就受到了重創。

更別提這個思想落後、重男輕女的地方。

中年婦女知道孩子被拐後,她嚎啕大哭,和自己的丈夫一起,焦灼地尋找了一個多月。

知道找回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他們不得不按捺住自己心裡的痛苦,繼續生活。

同時,本就重男輕女的他們,對弄丟了弟弟的小女孩,態度愈發冷漠。

甚至根本不把她當成一家人。

周星星本就早熟,面對爸媽的對待,她雖然有些心冷,但更多的是痛苦與懊悔。

如果不是她,又怎麼會造成這一場面呢?

所以她做了一個決定,退學,並尋找自己的弟弟。

只有把自己的弟弟找回來,她才能夠挽回自己的錯誤,才能讓原本歡樂的家庭重新回來。

看到退學申請書的剎那,整個影院裡又響起了一片唏噓聲。

周星星肩上負擔的東西已經超過了她的年齡,沉甸甸的,讓人不忍直視。

甚至覺得有些同情。

影片始終播放著,退學的周星星一邊打工、一邊靠著賺回來的錢找弟弟。

她經歷了太多太多,去過山村,經歷了被拐事件、同時破獲了一起大案,也見過和她一樣遭遇的人,悲痛欲絕的模樣,到最後,她長大了,也麻木了。

可她依舊遵循著內心的想法,找到弟弟。

廳內,時不時地會有人嘆氣,會有人啜泣,周星星的一舉一動,緊緊牽著所有人的心。

最後,周星星一無所獲地回到家,這才是整部電影最高潮、最矛盾的地方。

她的父母忘記了所有的傷痛,生了雙胞胎弟弟。

弟弟的丟失也是爸媽故意的放縱,就因為他先天有病,家裡負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

不論是周星星還是弟弟,從來都沒有被認可過,也從來沒被當成家人過。

周星星這些年做的一切根本沒有意義,因為她的弟弟很有可能早就死了。

她聲嘶力竭地問出“為什麼?”時,彷彿整個世界都顫抖了。

這一瞬間,人性得到了極大的拷問。

整個影廳內更是窒息的令人可怕。

電影的最後,周星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中,她繼續了以前的道路。

把打拐當成自己終身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