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漢人不是說給一炷香時間嗎?這才不到半柱香的時間!”匈奴小王一激動,想要站起來,卻沒站穩,又坐在了地上。

“想必是想給咱們施加壓力吧。”剛才的長老分析道。

先前稱呼王庭為攣鞮氏的人說道:“馬括在出徵之前,就放出話來要殲滅敕濮部落。按路程計算,現在他們應該才剛到敕濮部落的領地。但是現在他們到了咱們這裡,說明了什麼?”

“哦……”

帳中一陣驚呼,他的話中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敕濮部落敗了,不僅敗了,還提前半天就敗了。

言外之意就是說,自己的部落如果再不投降,那麼等待自己的就是滅頂之災。

“給他們人吧!”匈奴這個部落的小王最終頹然地認清了顯示。

底下的眾人,也沒有勸說小王的,因為形式比人強。

想要抵抗漢軍,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會給部落帶來滅頂之災。敕濮部落的慘狀還沒有傳到他們這裡,不然的話恐怕他們連半柱香的時間都不用考慮,當場就投降了。

馬括說是給他們一炷香時間,其實一分鐘都不需要給。

就是怕匈奴人到了時間之後再來扯皮推脫,跟自己講條件,馬括才下令做出了衝鋒的準備,讓匈奴人感受到自己隨時都會殺光他們。

因為在以往的戰爭中,匈奴人只要表示自己不搗亂,獻出一些牛羊,漢匈兩邊便會互不干涉,各走各的路。自己今天讓他們出兵幫自己打休屠王,就相當於是強迫他們造反,匈奴人會猶豫也正常。

好在匈奴並不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也不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共同體,他們更像是一個不落聯盟,由一個最大的部落和幾個相對較大的部落統領,各個部落之間相互獨立的聯盟。

因此,背叛匈奴王庭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畢竟,在擁有“匈奴”這個共同的名字之前,他們有自己的名字,並且自己的名字和匈奴處於並列狀態。

正是看準了這一點,馬括才感受到了勸降他們的可行性。

“成了,去下一家!”看到二百匈奴壯士,一人雙馬,全副武裝地來到漢軍陣前,馬括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跟著這二百壯士前來的,還有匈奴一些婦孺,他們帶著乾肉,野菜,還有一些乳製品前來,算是慰勞漢軍。

馬括也不推辭,全部笑納:“充國,你去安排一下,每次匈奴人獻出來的東西給不同的營,大家輪著來。”

如果把這些東西給所有人平分,一人恐怕一口都分不到。但是每次一個營的人,也就是兩千人來分,則可以切實地改善一下伙食。

一路上還要遇到不少的部落,每個人都有機會。

這個方法雖然不是絕對的公平,卻是這種情況之下最公平的辦法了。

……

騰格裡沙漠。

“將軍,過了賀蘭山,就要進沙漠。”一日一夜的急行軍,饒是李敢這樣的硬漢都顯得有些憔悴。

霍去病道:“原地修整,從今日起,夜間行軍,白天休息。”

霍去病的軍中有匈奴人,校尉裡面也有匈奴人,其中僕多和趙破奴都是佼佼者。歷史上,霍去病隕落以後,趙破奴便是抗擊匈奴的主要將領之一。只可惜趙破奴晚節不保,最後走上了和李陵一樣的投降道路。

僕多道:“我這就去準備水分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