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的日子,終於還是來了。

大軍和軍糧,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陸續地運了出去。第一批的軍糧,甚至在年前就已經裝車出發了。

封壇拜將,只是一個儀式而已。

生活需要儀式感,打仗也是。

剛剛搭建好的祭壇之上,祭祀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臺下,站著的是衛青、霍去病和李廣。

歷史終究還是出現了偏差。在歷史上,河西之戰是霍去病一人的戰果,分為第一次河西之戰和第二次河西之戰。如果加上河西受降,可以說是霍去病三出河西,為大漢開疆拓土,打通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的右臂。

馬括激進的作戰計劃,使得劉徹不得不重新考慮作戰規模。這一次的漢匈戰爭,也由歷史上的區域性大規模戰爭,變成了全面地滅國之戰。

如此大的陣仗,劉徹不得不讓衛青出面。

自從上次漠北歸來,衛青的身體已經爆發除了不少的問題。每次朝會,衛青都堅持不了太長的時間。

劉徹本來打算讓衛青修正兩年,養好身體以後再掛帥出征。現在怕是不行了。

衛青遲遲不敢主動請纓,也是擔心劉徹說他貪圖權勢。只是滅國之戰,誰也不敢含糊。

“拜衛青為大將軍,坐鎮中路,統領全軍。

拜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統領西路軍。

拜李廣為破虜將軍,統領東路軍。”

三分拜倒在地,叩首謝恩。

衛青和霍去病一臉豪氣,反倒是李廣激動得不行。當年在七國之亂時,李廣私自接受了梁王劉武的將軍印,被皇室列入了黑名單,數十年不見封賞。

現在自己成為一個有名號的將軍,怎能不激動?

在歷史上,李廣也確實是作為主將,在北平方向牽制匈奴的左賢王,好讓霍去病全力攻擊河西。

匈奴那邊,以左為尊,左賢王乃是單于第一順位繼承人,統領著東部區域。統領河西的,是第二順位繼承人右賢王。因此,李廣當年面對的才是匈奴的主力。

出了長安,三路軍漸漸分離。

西路軍西出長安,又分成了兩路,一路走寶雞,一路走銅川,在北地郡季節。

北路軍,也就是衛青統領的大軍,則是北出長安,走風陵渡進山西,再順著狹長的汾河走到定襄,修正之後再一路北上到達定襄。

李廣率領的東路軍,則東出長安,出函谷關,走洛陽,新鄭一路,再沿河北一路北上,到達北平。

“小羅,去了定襄你要小心。伊稚斜很狡猾,他的三個兒子也都不是等閒之輩,萬不可陰溝裡翻船。”

馬括和羅傑夫兩人在岔路口話別。按說這倆人從穿越回來之後,就沒有分開過。這次讓他們分開,實在是因為衛青身體狀況嚴重,需要得力之人輔佐。霍去病舉薦羅傑夫,劉徹和衛青也都覺得合適,便這樣定了下來。

至於馬括,乃是這次大戰略的主要制定者,自然是要跟著主攻軍隊,霍去病的西路軍一起行走。

羅傑夫道:“我沒事,只是佯攻而已。倒是你,身處主力部隊,承擔的風險最大。”

馬括道:“正是因為我承擔的風險最大,時時小心謹慎,反倒不容易出事。倒是你們,一直以佯攻自居,反倒容易鬆懈,給敵人可乘之機。”

羅傑夫道:“那也是大將軍操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