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高手在民間(第2/2頁)
章節報錯
相比於造紙術,調版印刷術就簡單太多了。
找一塊平整的木板,先在蠟紙上寫上字樣,再將蠟紙倒覆在木板上,加熱之後墨跡就會到木板之上。
這時的字跡,是反著的,也就是映象文字。
然後,再講木板上面刷上墨,往紙上那麼一蓋,字就正過來印到了紙上。
當然了,實際製作起來,遠比這個要複雜的多。
印刷術的簡易,好就好在容易操作,一說就會。
熟練不熟練,只是影響最終效果的好壞,並不是印得出印不出的區別。
大塊的雕版製作困難,可以先從小的雕版作起來。
一尺見方的木板,也就兩巴掌大,上面刻上一百個字綽綽有餘。
老子的《道德經》不過三千言,前後也就三十來頁,攏共沒有半兩重。
這要是寫成竹簡,怕不是得有十斤重。
有了造紙作坊老師傅的高光表現,馬括覺得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只要自己把印刷術的概念丟擲來,勞動人民馬上就能把這項技術發揚光大,甚至超出馬括的想象。
嘴裡吃著“豆腐麵條”,馬括覺得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吃完了“豆腐麵條”,馬括的封地來了客人。
皇上派的鐵匠來了。
說是鐵匠,其實不是打鐵的,而是管官營鐵匠的官員。
級別不高,權力卻很大。
“路大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馬括客套地打著招呼。
路大人道:“陽城侯客氣了,久聞陽城侯的封地許多新奇玩意,特來參觀一番。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馬括道:“路大人裡面請。”
新房子沒有建好,封地裡面的主要居住地,依然是地窖。
一開始路大人還不高興下地窖,等看到裡面奢華的陳設之後,便欣然落座。
這些東西都是曹襄搬來的。
馬括能吃得了苦,不代表曹襄也能吃得了苦。
給路大人斟了一碗茶,馬括直接開門見山:“本侯對鍊鐵之術有一些看法,不知道路大人有興趣沒有?”
馬括現在是徹底地相信,高手在民間了。
既然在這個時候,自己只要提供一個大概的思路,就有一群的能工巧匠將其充分拓展,那麼自己又何必事事躬親,從頭開始閉門造車呢。
路大人道:“不瞞陽城侯,我就是為此事來的。”
馬括道:“那咱們就長話短說。”
“不知路大人是否知道焦炭?”
路大人搖了搖頭。
馬括道:“是這樣,造一個窯,將炭塊堆放在裡面。在外面燒煤烘烤,七天之後,熄火開窯,窯中的炭,便是焦炭。”
路大人不懷疑馬括的話,這麼大費周章,肯定能製造出一些新玩意,而是問道:“這焦炭有何用?”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