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批准開荒(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臣之封地乃荒地,開荒耕田需亟需人手。臣知上林苑內諸多野人,流離失所,欲收攏之,亦可為我增加民力,望陛下恩准。”
奏摺怎麼寫,馬括並不知道。
這封奏摺,完全就是一篇後世的請示報告。
在國企工作,凡事都要打請示,而請示一般也有固定格式。此刻照搬過來,倒也看不出什麼違和之處。
馬括的理由很簡單,直接說了自己有辦法讓耕地的產量翻倍,同時不用輪耕。
要知道,這個時候沒有化肥,很多土地都是需要輪耕的。
好一些的土地,種兩年,歇一年。差一點的,種一年,歇一年。更差一些的,種一年,要歇兩年。
所以,別看有的人作用一百畝土地,其產量恐怕還不如後世的十畝地。
而種一百畝土地付出的勞動,和種十畝土地付出的勞動,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馬括先用大誘餌打動劉徹,然後再引出自己想要收攏野人的目的,算是合情合理,想必劉徹不會拒絕。
在定襄的時候,馬括沒少讀書寫字,一手書法不說有多麼的好,至少在這個時代已經可以拿得出手了。
至少劉徹拿到奏摺的時候,看著很受用。
劉徹坐在暖閣之中,拿著馬括的奏摺看了好幾遍,依然盯著奏摺。
不知是還要再看一遍,還是在思考著什麼。
劉徹下首,坐著桑弘羊,衛青,東方朔等近臣,等著劉徹發話。
這些人組成了小班子,繞過了政府,決策起來效率更高。
劉徹的這個小班子,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沒有老舊勳貴。
朝堂上的官員們,很多都是老舊勳貴,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劉徹據理力爭,而不顧政策是否真的對帝國有利。
在朝堂上,劉徹覺得處處掣肘,早就不想跟那幫老油條一起扯皮。
所以,劉徹專門成立了自己的內朝。
內朝之中,以大將軍衛青的地位最為尊貴。
“諸位愛卿覺得馬括的奏摺如何?”已經親政多年,劉徹的王霸之氣早已展露無遺,說出的話不容置否。
衛青道:“臣以為,馬括之計可行。只是野人的招募,要掌握分寸。”
劉徹道:“哦?衛青此話何講?”
內朝之中,只有劉徹和衛青知道馬括和羅傑夫穿越者的身份,劉徹最在意衛青的看法。
更何況,衛青是劉徹現在最為倚重的人,最希望看到衛青能和自己是一條心。
衛青道:“馬括有些新鮮玩意,必然是真的。他記不真切,恐怕也是八九不離十的。他的封地不大,讓他折騰折騰也無妨。只是野人雖不入戶籍,卻也是我大漢之人。聚集得多了,要謹防被有心人利用。”
顯然,衛青堅定地站在劉徹一邊。
劉徹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衛青的說法。
幾十平方公里的封地,在後世普通人眼裡,已經算是非常之大了。
然而在這些勳貴眼裡,動不動坐擁一個縣,上千平方公里的封地,還真沒把馬括幾個人的封地放在眼裡,折騰折騰當然無所謂了。
殊不知,在長安三輔,光是有名有姓的侯爺就有幾千個,封地大的還真輪不到馬括。
劉徹又問道:“桑弘羊,你怎麼看?”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